image
20210719彭暄貽/台北報導

台塑集團 AI應用收效

 面對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新經濟模式,台塑企業積極導入人工智慧(AI)於智能生產、品質檢測、製程優化、保養檢修及工安預測等;截至去年,已完成318項專案,年效益預估可達到21.34億元,另有336件專案進行中,完成後每年可再創造18.24億元效益,合計約40億元,凸顯AI應用已有相當成效。

 台塑集團指出,企業也持續加碼推動AI、AI+Simulation(模擬),以及數位轉型,藉以提升生產效率及能源使用率,目標為每年再增加200億元效益,以提升營運效能,維持穩健經營。

 此外,呼應環保綠色經濟趨勢,除台化投入耐龍回收計畫、台塑投資國內生物可分解塑膠領導廠商銘安科技公司外,台塑更獲經濟部補助「煙道氣二氧化碳捕獲再利用」創新研發計畫,預定下半年在仁武廠完成建置運轉。

 台塑投資國內生物可分解塑膠領導廠商銘安科技(持股19.07%),新擴建的中科虎尾廠已於去年第四季投產,生物可分解複合膠粒年產由四千噸提升至2萬噸,受惠疫後需求、全球限塑政策持續升溫,獲利蓄勢成長。

 台塑集團認為,在疫情及全球政經情勢未明之際,強化高附加價值之開發、銷售,進一步拓展電動汽車複合材料、醫材用料,朝向高流動性與輕量化發展,提高附加價值,推展AI提升管理、成本效益也是重要升級策略。

 其中,台塑近年積極進行人工智慧(AI)技術開發,已在仁武廠成立人工智慧研發中心,結合各部門AI專人, 朝「產銷優化、品質確保、智慧保養、工安環保、降低成本」五大面向,深化AI發展與應用,以提升營運效益,截至去年底共提出148項開發案,已完成75項,其餘73項持續進行中,預估年效益2.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