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719

影響下半年國際油價走勢的三大因素

 今年以來,近月布蘭特原油(Brent)期貨價格大多數時間在60~70美元/桶盤整波動,6月起突破70美元/桶,7月5日更衝上77美元/桶的三年新高,明顯高於疫情爆發前水準,更與去年新冠疫情重創原油需求,原油期貨價一度出現前所未見的負37美元/桶情形,不可同日而語。

 在疫情仍舊肆虐全球的情況下,今年國際油價回穩上行的成因大致可分為兩個時間段來研析;首先,今年2月,油價之所以站上60美元/桶大關,主要是受到石油輸出國家組織成員國及夥伴國(OPEC+)的產量配額協議、美國頁岩油產量遽跌、全球經濟復甦力道優於預期等三大因素的帶動。其中,以沙國新王儲沙爾曼兼採棒子與胡蘿蔔的策略,有效提高OPEC+產油國對減產協議的遵循度,成功團結OPEC+進行史上最大規模的減產最為關鍵。

 其次,時至6月,國際油價在盤整近四個月後向上突破70美元/桶關卡,也同樣有三大因素相挺,一是基本面需求端改善,市場預期暑期用油旺季即將來臨,加上歐美主要國家疫苗接種覆蓋率大幅提升有助經濟復甦,將帶來原油需求增加;二是,對原油需求增加的期待帶動資金面期貨市場多頭部位持續走升,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資料顯示,6月15日當周,美國原油多頭和空頭部位比飆升至23比1,代表市場投資人看好原油價格走勢;三是7月初,OPEC+三度未能就石油增產配額達成協議,令許多市場專家憂心OPEC+產量再不增加,油價將進一步上揚,市場甚至出現有些交易人以100美元買進明年底到期的布蘭特原油價格選擇權。

 過去經驗顯示,OPEC+的政策往往是左右國際油價最主要的因素,但OPEC+內訌致談判破局的情形並不少見。這次和沙國產生意見分歧的並非常客俄羅斯,而是沙國在中東的重要盟友阿聯(UAE),雙方官員甚至罕見地相互指責,究其原因可分為遠、中、近三個層面。近因自然是對於增產量分配的歧見。阿聯認為整個OPEC+每日增產40~50萬桶太少,跟不上全球原油需求的擴張,且若依沙國提議按各國生產比例增產,各國分到的可增產量微乎其微,加以近年阿聯加大原油投資,遂希望從當前生產320萬桶/日增至380萬桶/日。

中期因素則是中東地緣政治的變化及阿聯的經濟發展策略,讓兩國埋下互不信任的火苗。在地緣政治方面,近年沙國重新定調與美、中間的關係,並逐步加強與中國的聯繫,而阿聯則在美國壓力下與巴林、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承認以色列使得巴勒斯坦在以巴衝突間更處弱勢,讓沙國相當不滿。同時,自2016年俄羅斯加入OPEC運作形成OPEC+後,讓原本OPEC二把手的阿聯在組織中的話語權大幅下滑,也令阿聯早有怨言;在經濟發展策略方面,有別於沙國及多數OPEC+成員多由國家全面主導的方式,阿聯長期致力於多元化的經濟發展模式,積極引入英國、中國及印度等外資合作開發,持續自主性地減產會讓國際投資人不滿,且阿聯亦是OPEC+成員國中經常帳平衡油價(External Breakeven Oil Price)最低的國家,2021年的經常帳平衡油價僅需要29.4美元/桶,遠低於沙國的52.5美元/桶。正因如此,相對去年的俄羅斯,阿聯更能抗拒沙國採取價格戰的逼迫策略。

 而更長期的根本原因則在於原油需求高峰(oil peak demand)的壓力逼近,也給予整個原油產業及原油出口國帶來極度的不安,其中又以大量依賴原油出口的OPEC+國家感受最深,而近年積極引入外資的阿聯自然備感各方投資人壓力。在OPEC+各國都還有大量原油蘊藏量的情況下,會有越來越多的OPEC+成員感受到出貨的壓力,進而削弱OPEC+的團結性,並使沙國領導力再次受到挑戰。

 此外,近年來各國遵循巴黎氣候協定的承諾,以及綠能科技的快速發展,都將加大原油需求高峰對OPEC+帶來的壓力,長期國際油價恐難逃下跌的命運。國際能源總署(IEA)在2020年底預估原油需求高峰將落在2030年前後,每日需求量約在1.05億桶;若各國政府積極應對氣候變遷,預期2030年原油需求甚至將低於疫情前的全球原油需求量,僅及8,500萬桶/日。倘真如此,國際油價可能從目前的75美元/桶下跌至2040年的35美元/桶,再跌至2050年的25美元/桶。

要言之,根據前述分析,2021年下半年的國際油價走勢可能出現兩種不同的情境,一種是全球經濟復甦力道不如先前預期強勢、OPEC+協議有所進展,期貨市場淨多頭部位也將因此回落拖累油價下行;另一種是縱有Delta變種病毒來襲,全球經濟卻仍加快擴張,且OPEC+協議最終無果,原油期權市場淨多頭部位將再上升,則不排除油價有進一步上行的可能性。惟就當前可獲得的資訊與相關專業知識判斷,前者情境出現的機率相對較高,預料夏季用油旺季過後,原油需求將明顯減弱,各界仍須留意油價下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