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716

台美TIFA應以簽署FTA為目標!

 最近台灣與美國重新展開「投資及貿易架構協定」(TIFA)談判,對於提升美台經貿關係有一定程度的作用,尤其是美國前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7月14日在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發表演說,認為拜登政府應採多項因應作為,包括與中國經濟脫鉤、與台灣洽簽貿易協定,並稱現在是與台灣洽簽貿易協定的「完美時刻」,這項協定不僅雙方受益且能幫助台灣持續強健與安全。

台美恢復TIFA協商當然是件好事,但目前雙方協商模式與內容需要強化與提升,目標應該是簽署台美「自由貿易協定」(FTA),因為TIFA全名是貿易與投資架構協議,而貿易與投資正是FTA的核心議題,達成FTA才能展現美國支持的決心。

TIFA開始談判迄今已27年,完全不是定期制度化的協商談判,探討的議題也沒有一致性與連貫性,例如第1屆、第3屆及第6屆提及協助台灣參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完全沒有下文,第6屆還提到洽簽雙邊投資協議,竟然也不了了之。

 至於應該要加強的具體作法:首先,TIFA會談應予以制度化,固定開會,因為1994年開始談判以來,27年只開了11次,期間中斷多次,常常是我方提議,但美方無意願召開。今年的會談是中斷5年後召開,只是視訊,而且層級只到司長級的助理貿易代表。相對而言,去(2020)年11月召開的「台美經濟夥伴對話」,不僅層次較高,且有次長級官員率團赴美實體會議,在台灣尚有三位部會首長參與視訊會議,並決定未來要「年度對話」。因此,兩個會談對話比較,TIFA實有提高層級並定期化的必要。

其次,TIFA探討的議題應集中於簽署FTA的貿易與投資議題,今年的議題包括農業、醫療器材、勞工、環境、智慧財產權、金融服務等,其中醫療器材一項特別突出,應該是因應新冠疫情所需,其他議題也是FTA的主要項目,事實上CPTPP已有相對應章節,例如第7章食品安全檢驗、第11章金融服務業、第18章智慧財產權、第19章勞工、第20章環境等均可參考,這些議題不僅是國際潮流所趨,也是各界關心,若能取得共識,完成FTA,對於加入CPTPP也有助益,我們應該早日立法、強制執行。

第三,這次會議雙方同意成立工作小組,我們認為應該劍及履及,立刻成立小組,由雙方司處長等資深官員領軍,相關官員組成小組,定期集會並簽署備忘錄,最終以簽署貿易與投資協議為目標,並進一步提升為自由貿易協議。

第四,政府必須調整心態,遵守「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範,同時也要據理力爭我方關切議題,千萬不能讓美國予取予求。舉例而言,在本次TIFA談判的農業共識:「雙方同意未來將在TIFA架構下之農業工作小組持續溝通,就彼此關切事項充分交換意見,致力減少貿易障礙,拓展雙方農產品市場」。講穿了,這就是要求台灣進一步開放農產品市場,特別是豬肉市場,不僅要求不得標示含有萊劑,甚至不要標示產地,這根本不遵守WTO規範,我方要依國際規範予以拒絕。

第五,當務之急,我主管機關應加以盤點對美經貿發展所需解決的問題並向美方提出交涉,舉其犖犖大者:台美雙方對貿易統計金額不同,根據我方統計,2020年台灣對美順差為179.4億美元,而美方統計為299.3億美元,美方統計金額較大並依此金額判定是否屬美方定義的「匯率操縱國」,對我方貿易及金融匯率造成一定影響,雙方應就此事討論為何有此差距。

此外,美方經常對我提出不公平的單方制裁,例如依其國內法對我出口的鋼鐵及鋁製品分別課以25%及10%的關稅,但卻對多數其他國家豁免;又如對我出口太陽能電池實施進口防衛機制;再如最近對我輪胎課以不合理高達90%的反傾銷稅,這些攸關台美貿易的不公平待遇,我方應該透過TIFA平台向美方要求取消。

最後,盤點此次會議中我方關切議題包括:國際合作、供應鏈、貿易便捷化、提升台美經貿關係等,僅列為「提升未來貿易及合作議題」,根本沒有實質內容。對照去年11月「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討論的重點,科學與技術、5G及電信安全、供應鏈、婦女經濟賦權、基礎建設合作、投資審查、全球健康安全等,與本次TIFA之國際合作、供應鏈及提升台美經貿關係頗為相關,將來似可將與FTA無關之議題集中至「對話」討論,既係年度對話,層級較高,應該更有效果。

總之,誠如日昨美國前副總統彭斯所說,現在是與台灣洽簽貿易協定的「完美時刻」,我方一定要提升台美TIFA的層級,朝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為目標,如此不但能真正提升雙方全面經貿關係的發展,也能為台灣融入區域經濟整合、加入CPTPP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