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711聯博集團中國價值型股票投資長Liang Zhu

中國週期性類股後市可期

相較2020年的亮眼表現,2021年中國股市上半年表現相對沉寂,上證指數以小漲3.3%為上半年劃下句點。展望下半年,中國股市有機會重振雄風嗎?

聯博認為,在經濟成長的帶領下,中國股市後市不看淡,由於現階段仍有中國人行是否會更積極採取緊縮措施與中美關係等不確定性因素,因此精挑細選將是關鍵,投資人不妨留意能夠受惠經濟復甦和政策改革的類股。

 首先,由於現在全球疫苗產能不斷擴大,除了成熟市場施打普及率越來越高,新興市場國家的疫苗供需失衡也可望逐漸改善,因此經濟復甦的腳步可能更快。在這樣的環境下,全球經濟重啟將會是下半年股市的一大動能。聯博預估,2021年全球與中國的實質GDP成長率分別可望達到6.1%與9%,而中國作為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國,我們認為週期性類股可望從中受惠。

當然,在經濟復甦之下,許多人會擔心若通膨隨之成長將會帶來負面衝擊。不過,根據聯博預估,2021年中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將溫和成長1.5%,相對全球的2.8%要低。有鑒於此,營收成長與名目GDP成長高度相關的週期性類股,包含原物料、工業、能源等,下半年將可望持續有表現機會。

另一方面,如果從評價面的角度來看,中國A股的週期性類股投資吸引力已經浮現。如果把滬深300指數和美國標普500指數對比,美國的醫療保健類股本益比為17倍,但中國的醫療保健類股本益比卻高達42倍;反觀中國的能源、工業、與原物料的本益比則相對低於美國。因此,我們認為評價相對被低估的中國週期性類股在下半年有機會受到青睞。

其次,中國的碳中和政策的影響可說是無遠弗屆,威力可能不亞於當年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經濟開始增速,但碳排放也隨之增加。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成為世界的工廠,碳排放更進一步加速成長,目前中國碳排放量在全球的占比達28%,因此,中國政府提出2060的碳中和計畫,雖然將對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帶來挑戰,但相對的,一些投資契機也應運而生。

目前,中國主要的碳排放來源是燃煤發電,那也就意味著中國亟需發展太陽能、風力、水力發電等替代能源。因此,要支撐低碳經濟的新時代,綠色企業將可望蓬勃發展,這不僅能滿足中國自身經濟發展的需求,也有機會成為全球的領航者。舉例來說,目前中國的太陽能產能已經占全球的70%,這在十幾年前是難以想像的。

此外,碳排放佔比緊追在燃煤發電後的是中國重工業。其中,水泥等非金屬冶煉占了14%,鋼、鋁等金屬冶煉占11%。換句話說,這些產業需要供給面改革、降低產能並實現技術升級,停產高耗能、低技術含量的產品。在轉型為低碳企業的過程中,勢必會淘汰掉一些無法跟上時代潮流的企業,當市場競爭者變少,也代表轉型成功的企業能夠享受更具優勢的市占率與獲利潛力。

整體來說,聯博認為中國長期經濟前景不看淡,短期內中國週期性類股可望受惠景氣復甦。此外,碳中和政策下的受惠者將更具長線成長潛力,值得留意觀察。

 另一方面,全球財經市場與地緣政治短期仍有許多不確定性,市場波動可能增加,建議投資人以長期的角度看待市場變化,審慎衡量自身風險承受度,以參與中國長線成長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