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風水輪流「賺」,悶了幾十年的傳產股,2021年大舉扭轉疲態,由航海王領軍,鋼鐵人、蜘蛛人輪番搶占版面,甚至造紙、玻璃、塑化都沾光、隨資金輪動都有表現。目前電子股成交比重降至三成以下,資金仍在傳產打轉,長榮(2603)及中鴻(2014)在上周成交金額上名列前三,最高3,227億元,且技術線型呈現多頭排列,相當強勢。
萬海、長榮、中鴻及大成鋼上周成交金額1,000~3,227億元以上,而包括陽明、慧洋-KY、中鋼、裕民、台驊投控、台航、燁輝、新光鋼、榮運、中石化、台玻等共15檔傳產股,同樣技術面多頭排列,周成交金額在206~876億元以上,資金擁護。
然值得留意的是,法人2日對上述個股多出現獲利了結,但對照個股的跌幅卻不大、部分甚至不跌反漲,法人與散戶的對峙,殊死戰本周分曉。
富蘭克林華美投信認為,短線資金仍聚焦航海王與鋼鐵王類股,但應留意漲多風險。安聯投信指出,台股過去一周以航海王與美國基建題材的鋼鐵股表現相對優異,但也由於交投熱絡,加上短線累積較大漲幅,預期短期間應該處於個股或類股輪動。
安聯投信表示,目前資金仍相對偏重非電族群,市場主流仍停留在航運與原物料類股,雖然電子營運展望仍佳,但因市場擔心需求可能鬆動,因此再上漲空間有限,必須待業績超預期,才有望帶動另一波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