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704滙豐中國A股匯聚基金經理人韋音如

中國通膨擔憂恐為煙霧彈

當前通貨膨脹已經成為全球在經濟復甦過程中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美國總統拜登年初推出19兆美元的刺激方案,令投資者的通膨憂慮蔓延至美公債券市場,促使10年期公債收益率由不足1%一度推高至1.7%。反觀中國的生產者價格通膨數據連續兩個月創新高(4月為6.8%,5月為9.0%),導致中國市場逐漸彌漫類似情緒。

 我們可以從兩個重要指標分析,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是觀察通貨膨脹在商品製造領域表現的一項關鍵指標,在消費層面,反映通膨狀況的主要指標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由於部分下游生產商可能把投入成本的增幅轉嫁客戶,因此推斷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通膨可能導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通膨並非完全不合理。然而,相關數據並無法證實此假設。

 從過去先例來看,中國的生產者價格急升,不一定會推升消費者價格。過去五年來,中國CPI通膨與PPI通膨的關係比其他指標更趨向兩極化。事實上,兩者在此段時間內的相關性為負0.3。具體而言,在PPI通膨大漲的壓力下,2017年CPI通膨幾乎不受影響。此外,近期PPI飆升的主因(即與去年相比的低基期效應及供應鏈緊張)屬暫時性,並不會一直持續下去。

 假設CPI通膨在不久的將來同樣飆升,這會為中國股市帶來怎樣的影響?從數據分析,過去五年中國CPI通膨與滬深300指數每月報酬兩者並無明顯的關係,兩者在此段時間內的相關性為0.1。而若僅有PPI通膨是否會蠶食部分企業的利潤率,繼而對股市造成負面影響?我們認為,一般情況下不會如此,原因是PPI通膨與滬深300指數每月報酬間的相關性更低,為負0.2。因此物價水平的變動,似乎對中國境內股票表現的走勢並無任何影響。

 即使通膨對股市影響不大,那麼對債券的收益率影響為何?回溯至2007年,如一般經濟理論所預測,通膨確實會影響債券收益率,但中國政府債券所受的影響相對輕微;過去15年,即使通膨時有上下,中國10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走勢大致保持穩定,大部分時間徘徊在3%至4%。這不代表一般經濟理論錯誤,因為兩項數字在此段時間內的相關性仍有0.7,但實際通膨對10年期債券收益率的影響幾乎微不足道。

 中國出現通膨的擔憂反映出的焦慮心態和客觀擔憂,有幾個可以理解的原因:其一是中國經濟在疫情後率先企穩復甦,且承擔了全球供應鏈、商品出口中的更大份額和責任,所以全球關注度更高。再者是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各國居民部門的消費中,出現了貨物消費對服務消費較大比例的替代,所以世界各國對貨物出口帶來的潛在的通膨傳導較為關注。但整體而言,中國經濟去年一枝獨秀,而今年經濟很可能將逐步迎來再平衡。

 隨著政策回歸常態,穩步退出刺激,防範資產泡沫以及完善和加強監管。趁著出口的東風,消費和投資動能逐漸恢復到疫情之前的軌道。中國面臨的通貨膨脹壓力可能會小於發達國家。因為中國已經率先政策回歸常態,穩步退出了刺激,開始對平台巨頭、虛擬貨幣以及各種資產泡沫進行監管,這與發達國家形成鮮明的對比。

 其實,中國並不存在大規模的供需不平衡,特別是製造業和產能已經完全回到了疫情之前的高水平狀態,需求在緩步恢復。我們認為,一些大宗商品出口國下半年的供給會逐漸恢復常態,中國政策回歸常態。雖然在這個過程中,一些企業在短期有比較明顯的成本上升,服務的利潤率受到擠壓。但這將是暫時性的,畢竟影響供給需求流動性的因素在下半年可能會有變化,使得這種通膨不會是長期性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