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630蘇秀慧/台北報導

TIFA會談 盼為台美BTA鋪路

台美TIFA復談,我方將爭取台美洽簽雙邊貿易協定(BTA),惟駐美代表蕭美琴29日坦言,市場開放必然衝擊產業利益,有得有失,無論日本或韓國,都歷經多年波折,最終才和美國洽簽雙邊貿易協定。行政院政委鄧振中則表示,對較艱困產業,政府會給予十年緩衝期調整產業體質。

鄧振中指出,台美洽簽BTA,台灣必須全面檢討貿易自由化,檢視市場開放和法規是否和國際接軌,並逐步比照國際規範,才能夠和國際接軌。至於台美BTA的實質內容,鄧振中說,必須看台美未來如何談判而定。知情官員透露,台美BTA將參考美日、美韓雙邊貿易協定的內容,來探討有那些項目必須更自由化。

台美洽簽雙邊貿易協定,主要內容就是市場開放和取消關稅障礙,在產業影響部分,學者專家評估,機械類、化學類、鋼鐵類產品有望受惠於零關稅,和他國站在相同起跑線;惟汽車、農產品領域關稅較高則可能會受到衝擊,政府要協助農業部門尋找新機會。

一旦台美洽簽BTA,學者專家認為,在美國支持下,台灣可以再進軍多邊貿易協定,像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區域貿易協定。

蕭美琴則說,國際貿易談判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市場開放,必然會衝擊到產業利益,各自有得有失,更會延伸雙方內部政治利益的折衝。台灣數十年來產業變遷,面對國際競爭或有困難與轉型陣痛,但整體來說,從全球市場開放中獲益價值,讓過去無論哪個黨執政,都把與貿易夥伴簽署貿易協定視為重要工作。

蕭美琴透露,早年美方內部曾經研議與南韓的雙邊談判之外,也開啟與台灣貿易協定談判,但當時美方評估台灣解決貿易歧見政治決心不足,恐將消耗談判能量而無法取得進展,因此並未啟動與台灣談判。

面臨市場開放內部挑戰,蕭美琴說,美國亦然。美國近年產業外移,對外貿易逆差擴大,新冠疫情亦暴露供應鍊的脆弱;農業團體及各產業的利益相關者緊盯著貿易代表署爭取全球市場的一舉一動。

她說,無論川普政府的「美國優先」口號,或拜登政府新任貿易代表戴琪主張要建構「以勞工為核心」貿易政策,台灣要尋求美方支持啟動雙邊貿易協議談判,不得不考量美方關切角度,才有突破現有雙邊貿易架構,創造整體雙贏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