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620滙豐中國科技精選基金韋音如

把握中國股市的增長趨勢

根據美國投資公司協會的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公募基金總規模攀上高峰,特別是中國公募基金的地位也有顯著提升。截至2020年底,中國公募開放式基金規模達到2.81兆美元,首次登上亞太地區的榜首位置,這是中國開放式基金總規模首度位居亞太首位。同時,中國公募基金總規模僅占全球受監管開放式基金總規模的4.5%,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伴隨行業迅速發展,中國公募基金總規模在權益市場和GDP中的占比同步提高。然而對比成熟市場,中國基金規模的這兩項比例仍然不高。同時,全球需求共振向上,中國總體的需求保持穩定,疫情之後來自海外的需求增長非常強勁。尤其是中國股市盈利上修、強勁增長,從兩年的維度可以看到複合增長率非常可觀。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PMI指數在2020年疫情之後出現V型反彈,維持在高位;再者,中國經濟另外的增長引擎:出口,2020年因為全球的供給受到抑制,而中國是唯一及時從疫情中恢復供給的國家,所以獲得了大量的出口份額,有些出口份額的獲取是結構性的,而且中國產品提供的附加價值也在增加。

 疫情以來,高技術產業、電機及器材製造業、汽車製造業等高端製造增速高於製造業整體增速。5G和新能源等技術逐漸應用,推動智慧製造業績增長。數據顯示,到2025年,中國將在特高壓電網投資5千億元(下同)人民幣,在人工智能晶片方面投資1千億元,在工業互聯網投資6,500億元。中國還承諾在2025年底前建成500萬個5G基地台,相當於在不到五年的時間內增長25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測相關投資額將達3.5兆元。

 再來看供應方面,疫情的好轉讓部分供給得到緩解,但是透過大量調研發現供應還是受到抑制。因為新興市場疫苗的接種率還需要時間去提升,所以在新興市場尤其是上游大宗、原材料的運輸和生產都沒有那麼快恢復正常;另外,中國提出了碳中和、碳達峰的策略,導致一些行業需要的產量減少,從而抑制了一些產品的需求,與此同時,全球庫存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

 關於投資機會,我們大體上看好三個主題:一是內需,二是雙循環,三是新能源,這三個主題是長遠且持續性的。內需方面,隨著宏觀數據陸續出籠,前不久公布的中國零售增速非常可觀,反映了銷售在GDP中的占比逐步上升,背後原因是由中產階級升級帶動的。

 整體上投資布局上看好:一、評價相對合理,在2021年第一季報業績大幅上升的成長股,如消費電子、半導體設備、智能高端裝備與醫療服務等。二、疫情後復甦的消費服務,如餐飲旅遊、酒店與航空等。三、受惠於海外需求復甦的產業,如汽車零部件、家電、家居、機械與建材等。

 雙循環方面,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扮演的角色愈來愈重要,中國近十年在研發方面特別有成就,導致中國很多公司在產業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太陽能領域,幾乎整個產業鏈目前都來自中國。

 我們認為,下半年中國宏觀經濟穩中偏正面的趨勢不變,結構上的亮點仍在高景氣的出口製造、修復動能不斷強化的服務消費與製造業投資的回暖。中國的經濟及企業盈利基本因素預期會繼續改善,未來仍會有大量積壓的需求被釋放,尤其在私人領域資本開支及家庭消費方面。

 從長線投資的角度來看,不少新上市公司都具有吸引力,然而由於A股的行業輪動快速,因此更需要以主動管理的方式,靈活地捕捉當中的機會。憑藉市場的投研實力和亮眼的長期業績,中國股市在下半年將繼續迎風向前,加速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