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617黃欣、李書良/專題報導

藉一帶一路擴影響力 陸爭減碳大國 綠色金融扮引擎

為達到碳中和的目標,一場結構性的經濟革命勢不可免。對中國來說,不僅要激勵和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加入這場世界轉型的舞台,更要透過「一帶一路」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為載體,拓展中國在國際間的綠色影響力。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4月份在「綠色金融和氣候政策」高級別研討會上強調,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歐盟和美國分別用了70年和45年,但中國只有30年。

為達到碳減排目標,預計2030年前,中國每年需投入人民幣(下同)2.2兆元;2030年至2060年,每年需投入3.9兆元,單靠政府資金遠遠不夠,需讓綠色金融發揮「加速器」的作用。

人行2015年著手規劃綠色金融的路線圖。截至2020年底,中國綠色貸款餘額近12兆元、綠色債券存量8,132億元,規模分居世界第一和第二。2021年第一季,中國發行綠色債券規模達1,168億元,已接近2020年全年發行規模的一半,更一舉超越首位的美國。

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溫麗琪受訪指出,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發展快速成長,發行量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綠債發行市場之一。環保減碳規範要有成效,「金流是非常大的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提出了以「一帶一路」作為綠色平台的戰略構想。這意味著中國要從過去透過亞投行及「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等合作平台,再進一步擴大金融實力的運用。

資誠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董事周容羽指出,考量各國政府、企業對於ESG治理的重視,對綠色金融、綠色資本的要求將日趨嚴格,投資者也會徹底對「綠化」標的買單。

以中國的「雙碳」目標來看,企業若在環保減碳不徹底,未來在尋求國際機構融資或是在國外上市,可能都會碰到阻礙。

 周容羽認為,中國積極推動綠債,有利於今後能更好的融入國際資本市場。透過金融資本為後盾,與各國共建綠色減碳項目,不僅容易在他國獲得支持,也可讓中國在國際減碳賽局上延伸其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