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613文/李書良

耗能+中央嚴管 地方政府變心

 大陸政府為了節能減碳,針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挖礦企業展開嚴打,逼使業者遠走他國。過去幾年,比特幣等挖礦行業因與區塊鏈、大數據、演算法等新經濟名詞連結,一度頗受地方政府歡迎。但由於這些礦企的效益與稅收不如預期,加上大陸中央政策轉向減碳及強化金融風險管控,終於讓地方政府與虛擬貨幣礦企攤牌。

 以最新表態的雲南省為例,西南地區是大陸水電最充沛的地方,過去卻因配套的工業設施和消納情況不佳,導致大量清潔水電因無法輸送出去,只能白白閒棄。因此挖礦業者進駐當地時,地方政府一方面認為有助提升當地發展新經濟形象,另一方面礦企也可消耗廢棄的水電,因此起初態度是友好的。

 即使這幾年面對外界的生態環保質疑,不少地方政府仍態度曖昧。譬如四川省甘孜州在2021年1月稱,十四五時期(2021~2025年)將重點引進以區塊鏈、大數據等綠色高載能企業,引導比特幣挖礦逐漸轉型為分散式雲端計算中心。4月14日甘孜州還召開區塊鏈產業發展座談會,聲稱區塊鏈產業是一項符合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定位、符合綠色高品質發展要求的新興產業。

 但5月21日在大陸國務院下令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後,地方態度丕變。實際上,對亟須經濟發展的內陸省份來說,這幾年也察覺到虛擬貨幣挖礦所帶來的經濟拉動與稅收效益,效果有限。陸媒5月底指出,內蒙古一家挖礦企業2021年前4個月納稅僅人民幣9萬元,但月均耗電量卻高達4,500萬度。

 對於大陸「幣圈」人士來說,挖礦行為是為了交易,但如今虛擬貨幣交易具有金融風險已是社會共識,讓挖礦面臨金融和環保的雙重監管,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大陸官方更為重要的考量點。或許,虛擬貨幣挖礦行業在大陸境內消失,只是時間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