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中國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們正在見證相對年輕的中國債券市場日趨成熟,不斷完善的中國債券市場逐漸持續融入全球金融市場,並將為投資者帶來大量機遇。
過去20年來,中國債券市場發展迅速,債市規模從2000年的2,15億美元,升逾60倍至約15兆美元,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的債券市場,僅次於美國。截至2020年底,中國債券市場的存量債券已超過人民幣(下同)114兆元,年增達17.5%。這個規模龐大及流動性日益提高的債券市場,能夠為全球固定收益投資者提供一個具寬度和深度的投資領域。
中國債券市場作為全球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確保貨幣政策有效傳導和金融資源有效配置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過去15年,中國逐步放寬資本市場的監管規範,並逐漸增加外資的持股途徑。事實上,放寬投資途徑有助於人民幣獲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籃子,印證中國強大的經濟影響力。
儘管中國債券市場的規模位列全球第二,但由於中國長期實施額度限制,外國投資者的參與程度仍然偏低。鑑於中國銀行間的債券市場之前幾乎完全未對外國機構投資者開放,這個情況正逐漸改變,並為大量外資長遠流入市場鋪路。與其他新興市場相比,中國在岸和離岸債券與全球綜合債券的相關性較低,並能同時提供相對吸引的經風險調整後回報。
另一方面,中國債券相繼被納入國際性債券指數,已吸引超過1,3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而在2021年10月份,富時羅素將會開始把中國債券納入其富時世界國債指數,亦是吸引外資流入的誘因之一。這為指數商提供利好環境,以便把這些債券納入其他指數,最後甚至可能出現以中國為主要焦點的指數。
對全球投資者來說,中國興起的綠色債券市場同樣具有吸引力。近年來,在各項政策支持引導下,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發展保持了快速成長態勢,發行量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創新產品不斷涌現,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綠色債券發行市場之一。
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中國綠色債券存量8,132億元,位居世界第二。而在2021年第一季,中國綠色債券發行規模達到1,168億元,接近2020年全年發行規模的一半。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的迅速擴張,體現了中國發展綠色金融的強烈意願和旺盛需求。根據新版綠色債券目錄,綠色農業、綠色建築、水資源利用、綠色貿易、綠色服務等類型項目也可以透過發行綠色債券籌資。
從2018年至2021年4月,中國債券市場累計發行了942檔綠色債券,合計發行金額約8,813億元。其中有10檔債券的募集資金明確用於煤炭清潔利用、清潔燃油領域項目,合計金額約123億元,金額佔全部綠色債券總額的1.4%。
顯然,在當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綠色債券已經扮演著重要角色,未來的發展空間頗受期待。近期中國提出了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長期目標,彰顯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堅決決心。這也意味著,中國需要加快推進生產方式和消費行為的低碳轉型,在氣候目標的約束下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綠色債券可以憑藉低碳轉型發展帶來的機遇,發揮其獨特優勢,為推動中國達到碳中和提供莫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