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603台北訊

制定2025小水力發電目標 提高小水力能源占比

天容寶節能科技建議政府...

 對於台灣小水力發電與產業發展上現今面臨的諸多障礙急待克服,專業從事潔淨能源開發的天容寶節能科技技術部經理莊閔傑,針對台灣如何加速發展小水力發電,認為第一步是「制定2025小水力發電目標,提高小水力在能源結構的占比」。

 據悉,利用「圳路或既有水利設施」的小水力發電是對既有水源的再利用,是目前已知最具備清潔能源條件、對環境影響最小的發電方式,廣義上包含了上水(自來水系統)、下水(汙水廠系統)、農水(農業灌渠系統)、河水(第一與第二級河川)、尾水(調整池、放流池、尾水路等)、伏流水(攔沙壩、伏流水源處)等設施,其中由農田水利署所轄灌溉水路遍布於約38萬公頃土地上,幹線長度3,666公里、支線長度4,866公里,除提供傳統農業生產用途,對水資源涵養及生態永續也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是解決缺電危機以及空汙問題的最佳良方。

 莊閔傑表示,過去小水力發電技術之所以發展緩慢,主要原因是政府在再生能源政策目標上並未針對小水力訂定發展目標,且未進行全面性普查,隨著小水力發電裝置技術不斷的進步,過去很多無法執行的區塊,現在已經具備有效的開發潛能,以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協助國內產、學界產學合作團隊在石門大圳櫻花步道上所進行的小水力機組測試為例(https://epaper.wra.gov.tw/Article_Detail.aspx?s=C8A666D59DEC5039),該小水力機組可以直接設置在現有農田灌溉圳路渠道上,將多台流速型小水力發電機組陣列整合後,具備區域分散式能源特性,在水源充足的情況下24小時進行發電,得以避免如五一七與五三一大型發電機機組故障時所產生的電力危機。

 莊閔傑建議政府,應盡速制定2025年小水力發電目標,提高小水力在能源結構的占比,先以鼓勵方式推動發展,當小水產業規模與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發電成本自然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