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602邱莉玲/台北報導

運價高漲… 顏益財:貨代業恐掀倒閉潮

 疫情點火,照亮航運業40年一遇榮景,卻也燒出產業結構性財務問題,台驊控股董座顏益財1日示警,全球運價高漲,沉重的代墊款壓得中小型貨代物流業喘不過氣,2020年已迫使部分規模小、體質不佳的公司面臨倒閉、退出市場!

 顏益財認為,這是危機也是轉機。台驊已擬定三招危機入市擴大規模,包括從資本市場籌資、發展供應鏈金融、擴大鐵道業務等。

 貨代業多採輕資產經營,目前海空運價漲逾五倍,讓需代墊款的貨代業面臨高額應收帳款壓力,壓縮營運規模愈做愈小,員工也留不住。若非上市櫃公司則籌資困難,不論抵押房產或向民間借貸,都加重營運成本負擔,一旦小型客戶倒閉,很容易演變成骨牌效應。未來市場將重新洗牌,走向大者恆大。

 對照2020年下半年開始,台驊營收獲利加速成長,除了受惠航運需求大增,有部分是因為原來配合供應商發生財務危機,台驊接收部分毛利高的客戶,推升台驊第一季毛利率至18.08%,創近七季新高。

 台灣自5月中開始疫情急升,小型貨代物流公司除了承受應收帳款的資金壓力,還要因應遠端商務、居家上班,急需國際視訊會議、雲端系統設備等IT投資,否則將錯失商機,相關財務性問題隨著疫情警戒時間拉長,將逐漸浮上檯面。

 對此,台驊掌握機會擴大市場,一是今年初自資本市場募集6.15億元,強化財務結構,並引進策略夥伴,或採併購、合資方式整合產業鏈。在長榮、陽明之外,隨萬海新造1.4萬TEU大船擴大美國線營運,台驊將加強與萬海合作。

 二是海運貨櫃供不應求,外溢效應反應在鐵路業務,去年鐵路運價調漲80%~100%,運價已與海運相當、運輸時間只有海運的1/3,成為取代、分流海運業務管道,台驊將積極強化中歐、中亞、中俄班列,搶攻急件、高單價市場。

 三是台驊將協助客戶解決存貨管理與資金壓力,提供物流金融服務,進而賺取物流手續、運輸費用加上融資利息,提高毛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