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530聯博集團中國股票投資組合經理John Lin

大減碳時代將為大陸創造哪些投資趨勢?

去年9月,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宣布兩項重大的中國環境政策。第一,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將從2030年開始逐年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第二,中國將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也就是淨碳排放量為零的目標。

 對於支持綠色經濟的人而言,中國的環境政策方向無疑是個好消息,儘管大部分的政策細節尚未出爐,我們已經可以預見2030年各項政策的落實成效。當然,經濟成長仍是中國政府的首要目標,但是我們預期在經濟成長的過程中,中國政府將力行相關政策,改善中國的碳密集度。

舉例來說,目前正在推動的三大政策藍圖,將為中國未來數十年的發展策略奠定基礎,也是值得中國資本市場投資人持續關注的焦點。首先,限制工業的碳排量:著手關閉規模較小、效率較差的工廠,並設法減少高污染產業的碳排量。

其次,發展綠色能源:汰換舊有的發電基礎設施,改用太陽能、風力發電、及氫能等永續能源。第三,打造更乾淨的交通工具:儘管電動汽車正在中國快速普及,但是光是淘汰燃油汽車無法完全解決碳排放問題,尤其目前仍以煤炭火力發電作為主要的電力來源。

為了實現2060碳中和計畫,我們認為中國會陸續將綠能轉型策略融入其他的經濟政策,展現致力全面降低碳排放量的決心。然而,限制高污染產業的碳排量將成為第一個考驗。目前,中國有4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來自工業活動,因此必須降低煤炭、鋁、以及鋼鐵的產能,作為接下來數十年實現兩大環保政策目標的第一步。

如今,隨著全球經濟逐步走出去年疫情引發的衰退,消費需求開始復甦,加上工業生產活動受到限制,大宗商品的價格已開始急遽攀升。舉例來說,現在鋼鐵、鋁、以及聚乙烯等原物料的價格持續上漲,同時間原物料製造商持續投入研發工作,希望藉此提升生產效率,因此未來規模較大、更有效率的龍頭企業料將著手進行產業整併。

 目前中國有超過80%的碳排量來自發電與工業生產活動,因此我們認為太陽能發電料將成為重要的替代能源。

 目前許多省分的太陽能發電成本已經與火力發電不相上下,經濟效益足以吸引更多人轉而使用太陽能發電。

 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電設備的消費國,同時全球超過四分之三的太陽能設備供應鏈也掌握在中國的手中。因此,中國的太陽能產業有能力支持其他的國家,一同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打造更加環保的基礎建設,與推動更乾淨的交通工具等其他目標有許多共同之處。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且希望在2025年新車銷售中,節能車款的銷售佔比可以達到四分之一。

 此外,中國政府深知若持續以煤炭火力發電作為電動汽車的電力供給,只會讓其他的減排政策做白工。事實上,若是以現有的電力基礎設施為純電動車充電,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會比傳統的燃油汽車還要來得更高。

未來幾年,新的電動車款將一波波接力問世,屆時中國與全球的電動車普及率將加速攀升。隨著各大車廠面臨嚴峻的競爭壓力,及利潤率不斷下滑,我們認為未來電動汽車的供應鏈反而會浮現更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

此外,我們認為未來氫能將逐漸成為主流的綠色能源,且可望解決目前鋰電池重量過重與能源密度不足的問題,成為商用運輸工具的替代能源解決方案。目前已有許多中國企業著手進行氫能相關的實驗,大型國營企業也開始建置氫氣的加氣站。

中國為期數十年的碳中和計畫才剛開始起步,涵蓋的層面十分廣泛且規模堪稱世界之最,投資人不妨從政治面與產業面觀察各項政策的發展,從中發掘可望受惠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