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530楊日興/綜合報導

習近平:衝刺AI、量子科技

劍指「十四五」七大前沿領域;副總理劉鶴表示,科技創新已成大陸生存問題

image
大陸核心技術攻堅戰藍圖

 在中美科技角力背景下,大陸正凝聚科研資源,準備突破當前所面臨的高階晶片等科技難關。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喊話稱,要堅定去突破晶片、原材料、醫療與疫苗等急迫且具有長期需求的技術,同時劍指「十四五」(2021~2025)時期要發展的量子科技、人工智慧(AI)等前沿領域。

 新華社報導,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28日在北京召開,習近平也出席這個匯聚大陸最頂尖科研人才的場合,並表達要攻堅「卡脖子」科技的決心。

 習近平表示,石油天然氣、高階晶片、工業軟體、醫療器械與疫苗等核心技術是大陸最緊急、最急迫、具長遠需求的領域,要鎖定此方向攻關,並且再次提到「十四五」規劃中聚焦的量子科技、AI等七大前沿領域。

 在具體做法上,習近平強調,人才是突破技術難關的重點要素,要給科研人員更大的權限與資源,專心發展技術,鼓勵科研人員勇於嘗試新技術、新理論來突破當前的技術難關。在制度上,將實施「揭榜掛帥」、「賽馬」等模式,讓有心挑戰的科研人員不會受到資歷與門檻的阻撓。

 同時,要做好創新鏈與產業鏈的融合,加快建構龍頭企業牽線、大專院校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提高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成效。

 此外,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29日在為兩院院士作報告時也表示,當前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大陸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建設綠色低碳社會也將引發深刻變革,科技創新對大陸來說不僅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此次的喊話透露出大陸科技發展的短中長期藍圖,「十四五規劃」及「2035遠景目標」發展的量子科技、AI、腦科學等七大領域,屬於大陸中長期科技發展重點,被習近平喊「急迫」的高階晶片等領域則是短期內投入更多資源的項目。

譬如,在晶片等短期聚焦項目上,日前北京清華大學在習近平考察後,立即成立集成電路學院,希望以此補充大陸半導體領域的人才需求。同時,大陸教育部近日也同意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四家知名學校入選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台,而此前包括北大、清華、廈大等四所名校已經在此平台中,等於是加大一流人才與產業界的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