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情勢:
先前干擾國際股市的通膨問題,近期稍見緩解;原先起頭是美國在新冠疫苗持續接種之下,帶起投資人對經濟回暖的樂觀預期,連同歐洲地區疫情逐步獲得控制、亦將跟進解封的前提,各界看好西方國家先前受到壓抑的消費力道將在下半年釋放。如拜登政府得以同步推進基建計畫,加上國際社會就氣候變遷、能源轉型重塑政策訴求,相關資產價格在游資浮濫迅速攀升,直至月中美國公布4月份的CPI明顯高出預期,才引起市場對於通膨是否具續航力的爭論。
所幸在「去年基期最低」的核心CPI數字公布後,短期內通膨增速應當放緩,而聯準會官員頻頻出面緩頰、以拖待變,用物價上漲僅屬暫時現象之說來爭取更多經濟復原的時間,遑論拜登政府推出的基建計畫被認為規模過於龐大,引起黨內外不少的反對聲浪,反而讓通膨疑慮降溫,留給近期美股四大指數強彈、並成功收復所有均線的空間。
展望後市,在下月各大央行密集會議前歐美市場尚未大幅解封,推測會議前決策者應當傾向延續既有說詞,讓寬鬆預期續航,若以指標性的6月中FOMC利率決策會議做分界,估計6月上旬前資金面仍將持續有利金融市場的表現,台股可期待本土防疫措施逐漸發生效用,淡化端午變盤的傳統節氣之說,建議在景氣與資金相對正面下繼續逢回配置資產。
台股原先在本土疫情升溫、以及第三級警戒的消息,融資湧現失望性的賣壓,5月上旬台股亦來到波段低點;此後台灣疫情消息之所以反應鈍化,資金豐沛是除防疫措施外、扭轉市場情勢的最大功臣,也因此日前台股短線底部已獲確立並展開反攻,相對地電子族群因沉寂已久,終見部分資金重返布局,部分質優的傳產製造股也雨露均霑,只要基本面具中長期優勢,評價有望再朝前波高點靠攏。
但也需考量近期已回升將近1,500點,且指數5/11爆量黑K的位置,對照當時成交量能超過7,000億元,估計要一次性突破並不容易,而5月初大盤跌破萬七大關,後續如要收復此一點位面臨壓力不輕。考量指數攻克5/12黑K壓力的過程耗時一周,預期大盤未來一周高檔震盪的可能性較高,關鍵仍是落在電子股,若電子漲勢得以延續,指數反彈就能較順遂。
投資策略:
投資主軸上,有鑑於三級警戒實施之下,疫情控管效果可望逐漸顯現,現階段將以所屬行業具趨勢性、利基性的標的將有機會成為率先補漲的族群;電子股聚焦IC設計、晶圓代工、半導體設備、ABF、車用電子與資料中心等。
傳產股方面,近期具備疫情商機如快篩、線上遊戲等雖仍具熱度,但漲價趨勢仍在(如運輸、民生用品的紙類等),加上美元近期相對弱勢,且觀察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地區考察時仍不忘提點要做好「大宗商品進口、儲運」等事項,透露大宗商品畢竟有堅實需求支持,建議待時序更近暑期需求旺季,以及中國調控措施獲得更多消化後,再留意切入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