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519朱訓麒■元智大學助理教授

台跨境電商物流的痛點與對策

image
 ●業者目前使用跨境物流服務的主要困難點,發現主要為價格太貴。圖/本報資料照片

與傳統商業相比,跨境電子商務最大的差異,也是最大挑戰,就是物流。隨著手機低價化與普及率,以及各國上網設施日漸完備,任何人都可以透過平台或官網去推廣產品,在資訊流方面,絲毫不成問題。而信用卡、虛擬支付、商店代收款、貨到付款等金流服務也相當成熟。剩下的就是因為各國法規、文化、語言與不同地理區域與基礎設施差異下,以及各種屬性產品難標準化之影響下,整體困難度仍高的跨境倉儲、配送等物流挑戰。與國內物流相比,跨境電商涉及了兩個國家以上的稅務、海關、法律與檢驗等規定,相對複雜許多。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委託本人進行「2020跨境電商物流需求樣態調查」,採用焦點團體訪談以及問卷調查法,調查了149個跨境電商業者(網商),結果有以下的發現,可分為企業本質與經營策略兩大方面:

 在企業本質方面。第一,跨境電商企業規模小且年輕:近六成是從2018年之後才開始跨境,且高達84.2%是五人以下小公司。總體之交易額在台幣100萬元以下者占54.5%,1,000萬元以上者僅占16.9%。可見跨境電商在台灣仍屬於新興的產業,有不少市場新進入者以及微型企業,也因此需要更多的輔導資源。

第二,「貿易去中間化」現象非全然正確:也就是說貿易商並非因為工廠可自行操作跨境電商,而沒有生存空間,因為有58.2%的跨境電商業者為貿易商,商品是向第三方採購再行銷售,只有35.3%的業者為製造商,其銷售的產品為自行生產。

第三,B2B模式是B2C的兩倍:有64.7%屬於B2B銷售,35.3%屬於B2C銷售,相當符合台灣是以B2B外貿為主之經濟體本質。

第四,企業經營跨境電商物流成本不低:僅有30%的業者之物流費用占交易額5%以下,而有16%的業者之物流費高達交易額的16%~%20%,有23%的業者物流占11%~15%,有31%的業者物流占6%~10%。

 在經營策略方面,含蓋在問卷的第五到第九題。其中,目標市場北美獨大。平台使用部份,亞馬遜平台使用居多,占26.5%;官網次之,為18.1%;第三為台灣經貿網與阿里巴巴國際站,皆為11.1%;第五為蝦皮,有10.5%。

物流部份,國際快遞、物流服務公司、郵政EMS為跨境物流之首選模式,占比分別為31%,24%,18%。海外庫存暫放地項目,近4成5企業採用亞馬遜FBA海外倉:當企業需要先把部分的貨品放到海外時,高達43%會選擇亞馬遜FBA,遠高於第二名9%的「其他保稅倉」;但仍有33%的業者尚未採用任何海外倉。

 為研究跨境電商業者對於現在物流服務的滿意度,本研究亦詢問業者目前使用跨境物流服務的主要困難點,發現主要的五大困難點依序為:一、價格太貴,占比20%;二、詢價太花時間,占比9.5%;三、物流商專業不足,占比7.9%;四、逆物流困難,占比為7.7%;五、本身對各國法規不熟,占比為7.4%,以上五個困難合計比重超過五成。

 最後,為了進一步驗證電商業者的物流顧慮,本研究詢問跨境電商業者需要哪一方面的協助。受訪業者回答的痛點第一名,是希望有「一站式的比價」,占比高達21.7%,如此可以讓他們有足夠的資訊之外,也能夠找到更高性價比的服務。之後需要的服務,則依序為更多物流業者的資訊,占19.6%;更多同業資訊的分享,占16%;統一採購以降價,占11.9%;物流商評比資訊,占11%;物流教育課程,占9.8%;委託代運營處理物流,占9.8%。

 本研究結果,可協助讀者快速了解台灣跨境電商的現況與挑戰。總體而言,台灣跨境網商規模小、且多處於進入市場初期,極需成長的資源,而跨境物流就是主要挑戰,因為跨境物流市場的透明度不足,交易成本高,消耗許多精力,網商與物流業者需要更多系統化的溝通與服務創新,才能構築健康強大的生態,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