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518簡威瑟/台北報導

外資:先避開內需消費概念股

 台股17日遭疫情確診人數大增衝擊,盤中雖一度開低走高,但終場難敵濃厚不確定性氛圍。里昂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陳鈞寧認為,台股科技類股基本面強,無須過度恐慌,但不能輕忽接下來的波動度,首重防禦性;高盛證券直指,內需消費概念股短期成最大受害者。

 雙北進入三級警戒,對台股造成一定衝擊,加權指數17日下挫2.99%,出乎意料的是,國際資金反而買超台股334億元,中止連五日賣超狀況。台股早盤開低走高,一度將跌幅收斂至1%以內,內外資研究機構主管則研判不可大意,台股後續狀況要視疫情控制狀況而定。

 陳鈞寧指出,未來兩周疫情能否控制是關鍵,但他強調,台灣民眾先前在戴口罩、遵守防疫規範層面,展現出高度自律性,因此,有理由相信台灣疫情狀況逐步朝正面發展。

 此時布局策略上,里昂認為,從產業別看,以外銷電子產業優於在地內需產業,選股邏輯則往防禦性靠攏,特別是低本益比、高現金殖利率個股,先求抵抗高度波動。

 台股經歷連日下挫之後,部分國際資金確實看到低本益比投資機會,觀察外資買超排行榜中的友達、中鋼、群創、聯電等,都是近期回檔頗深,但具有獲利做後盾的指標股。

 大型投顧法人部門主管說,隨一般投資人參與台股比例高漲,台股17日的賣壓,有相當程度是來自一般投資人,必須特別注意的是,投資人融資參與程度偏高且人氣匯聚的航運、鋼鐵族群等,仍要留心接下來的調節壓力。

 雖然外資研判台灣進入第四級封城機會不高,然萬一升級到第四級,里昂證券針對各重要產業指出,因半導體產業具戰略地位,加上考量其生產線特性,對半導體製造的影響不會很大;電子下游產業的生產基地更多在台灣以外,影響程度將更低。

 不過,與本地消費相關的概念股,在民眾自主待在家中防疫時,就成了受害族群。高盛證券指出,如:統一超、美食-KY等內需企業,受制於人流降低,遭到的影響較大,此外,紡織族群雖同屬非科技族群,然其主要生產基地都不在台灣,因此,影響程度相當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