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503邱莉玲/台北報導

上海碳市將上線 8產業蠢動

 因應氣候變遷,碳匯、碳權已演變為世界強權角力戰,一旦全球開徵碳稅,中、美兩國經濟規模將大受影響;同時,碳權商機跟著浮現,大陸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預計6月底前在上海上線,業界透露化工、造紙、鋼鐵、建材、航空運輸等八大產業台商也躍躍欲試。

 據統計,全球碳排放量2019年約330億噸,其中,大陸占101億噸、美國占50億噸,一旦全球開徵碳稅,對中、美兩國都不利。

 另據Refinitiv統計,2020年全球碳市配額成交額約2,300億歐元,包含現貨與衍生品,其中歐盟碳市占87%(碳期貨、碳期權等衍生品逾9成、現貨低於5%)、北美碳市(含加州ETS、美國RGGI等)占11%、大陸(含八大碳交易試點,僅現貨)不及1%。

 若論覆蓋規模,歐盟碳市占全球溫室氣體年排放量4.11%,其次是大陸占2.46%,韓國ETS、加州ETS、澳洲ERF排名第3~5名。目前全球碳市覆蓋率僅11%,若加計碳稅覆蓋率達16%。

 目前全球碳市以歐盟涵蓋面最大、流動性最高,世銀估算,隨著上海碳交易試點將啟動,推出碳配額衍生品,有機會在覆蓋面超車歐盟碳市。業界分析,全球碳市以化工、造紙、鋼鐵、建材、煤炭、航空、電力與熱力、有色金屬冶工等八大產業居多,多為碳排放較高產業。

 面對碳中和可能引發的碳稅、碳權,各國企業各出奇招因應,像全球最大貨櫃航運商馬士基為了避免可能增加數10億美元碳稅成本,將在2023年推出首艘可承載2,000箱的碳中和燃料船隻;台灣的永豐餘集團則在兩岸植林逾3.2萬公頃,因應未來碳中和,甚至碳權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