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今年初發佈「2021年全球風險報告」,「傳染性疾病」被評為短期最具威脅性的風險。其實過去數年,國際間對「組織應變能力」的議題早有眾多討論,然而直至Covid-19爆發,翻轉了全球的商業與工作場景,大部分的企業才意識到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營運發展與組織韌性息息相關,唯有強化風險控管,持續精進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各面向的管理,才能回應新興風險的挑戰及利害關係人的期待,因此如何強化「韌性」便是企業永續發展的關鍵。
一個具有韌性的組織,必然長期於「應變、恢復與繁盛三種狀態中不斷循環。Deloitte全球研究團隊與《財富》雜誌於去年10月攜手全球125位財富榜上的CEO進行調查,在過去艱困的一年中,CEO面臨的四大挑戰分別為:維持員工的福祉、持續創新、面對營收下降的挑戰、維繫並吸引客戶。
領導者面對重大事件的「應變」,已由經營過渡時期的態度,轉為開拓性視角,透過開疆闢土來重新思考商業環境與組織管理方式;而對於「恢復」的看法,也將視野從內部轉而面對市場,對於財務及營運的短期目標與做法,必須轉變為長期的策略性構想,以實現「繁盛」的循環。報告指出,發展組織韌性應關注以下七大面向:
一、策略的韌性:保持組織的靈活性,預測新的市場結構、商業模式並引導創新。
二、成長的韌性:預測客戶需求,並達成有機成長(靠自身營運成長而非併購)。
三、營運的韌性:定義彈性與敏捷在營運中的角色,協調供應鏈的恢復力,進行策略性的營運變革,包含位置、營運流程與成本結構的移動。
四、技術的韌性:加速數位轉型,開發能快速採用並適應變革的基礎設施,盡最大的可能性降低網路資安風險。
五、工作的韌性:使工作、勞動力與工作場域等基礎建設能快速地適應變化,降低人的作業受環境牽制的可能性,強調多元與包容,重視生活與平衡以培養具有恢復力的組織文化。
六、資本的韌性:確保有維持業務的充足資金,透過調整資金流動與資本配置組合來達成策略目標,提高資本配置的靈活度,多元化的評估併購與撤資。
七、社群的韌性:能滿足投資者、社會公眾與利害關係人的期待,重視企業的永續性發展與治理。
打造「企業韌性」不只是一個目標,更應是一個長存的模式。一個「具有韌性的組織」並非僅指有能力回到事件發生之前的狀態,而是以緊急事件作為一個契機,藉由組織的恢復力轉型、進化到下一個階段。疫後生活逐成常態,但尚有氣候變遷種種風險,考驗著企業的智慧。正如上述所言,「應變、恢復與繁盛」三者的循環將促使變革永不止歇,企業領導者應審慎檢視此七大面向,調理「營運體質」,打造組織內部具有彈性、得以相助支撐的穩健網絡,方能在變局中敏捷調整步伐,帶領組織開闢永續發展之路。
(本文作者為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執行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