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院上修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至5.03%,台灣經濟呈現「內熱外溫」,經濟動能來自於內需,服務業表現最佳,包括福壽(1219)、富邦媒(8454)等16檔內需受惠股出頭天。
23日股價大漲的內需受惠股,包括TV及筆電需求熱的面板族群,如群創、友達、彩晶,因食品、餐飲及旅遊消費增加,而受惠的福壽、美食-KY、高野、夏都,以及房價看漲,也有利於營建股的鄉林、潤弘等業績。
其中,線上購物龍頭富邦媒因受惠新冠肺炎疫情,民眾消費習慣改變,帶動公司業績及獲利大增,股價23日拉上漲停板價1,100元,創下掛牌以來的歷史新高紀錄,今年以來富邦媒股價漲幅逾七成。
法人分析,台灣經濟成長的驅動力來自兩方面,一是全球新冠肺炎疫苗持續接種,主要國家經濟成長超乎預期,台灣經濟也受到激勵。二是國內需求穩健上升,股市站在萬七,財富效果帶動民間消費,加上企業資本支出成長,台商資金回流,科技業擴充產能,帶動民間投資的成長。
群益投顧副總裁曾炎裕分析,台股加權指數驚驚漲,電子與傳產股分庭抗禮、各擅勝場,在資金狂潮下,投資人的投資策略,可以將「指數擺旁邊,個股放中間」,從低價及景氣循環的趨勢,挑選有題材的個股。
就近日股價再度轉強的資產營建股來看,群益投顧認為,4月台幣漲勢再起,台資回流持續,傳產股具備開發或持股潛在價值題材,因而吸引市場資金青睞。
房稅合一2.0政策的推動,雖導致房市買氣略見觀望、營建股股價受壓抑,但不少營建股現金殖利率高達5~7%,預期資產營建族群在整理之後,股價仍將發動攻勢。
國泰證期資深經理蔡明翰指出,台股近日盤面結構出現改變,強勢的原物料族群轉弱,原本弱勢的電子權值股則轉強,但美國科技類股相對弱勢格局並未改變,台股的電子族群反彈成交比重也仍低,反彈續航力有待觀察。
他認為,傳產股資金行情尚未正式結束,股價拉回整理,讓短線漲多所引發的賣壓宣洩後,仍有再轉強機會,類股將持續維持輪動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