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414馮建棨/台北報導

預計2024年起陸續完工 海龍風場國產化 過關

 經歷兩年國產化審查,海龍風場13日宣布通過「產業關聯執行方案」審查,預計2024年起陸續完工。海龍風場分為海龍2號及海龍3號,其中2號為遴選風場,必須承擔國產化任務,其中產業關聯性由經濟部工業局審查,之後送能源局作最後風場管理,而海龍也是近期最後一個通過國產化審查的風場。

 由於海龍風場併網年度是2024年,因此須承擔全部27項國產化任務,過去審查遭遇的困難也較其他風場多。其中,海龍2號裝置容量300MW為遴選風場,競標風場則有232MW,另海龍3號裝置容量512MW,總計1044MW。

 海龍計畫風場總監岳慕駒(Felipe Montero)指出,海龍盡全力達成產業關聯相關承諾,會持續與政府、兩大統包商及本地供應商合作,落實產業關聯計畫,不僅要打台灣盃,目標是進軍亞洲盃,讓台灣成為亞太離岸風電出口中心。

 過去爭議點在於國產化部分項目無法在台落實,讓相關審查過程延長,經濟部官員說,國產化的要求政府都沒有放鬆,這次通過也將持續追蹤落實狀況,並設定多個查核點,確保國產化可以如期如質達標。

 值得注意的是,海龍風場將與風機製造商西門子歌美颯合作,依照過去簽署優先承攬協議,包含風機提供及保修服務,海龍風場將採用西門子歌美颯最新款的風機,單機裝置容量達14MW,有機會挑戰成為全世界首個使用14MW大型風機的風場,風機也將於台中港機艙組裝廠生產,除提供台灣內需外也將成為區域出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