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412劉季清/台北報導

傾聽市場 做客戶的must-have

 成立於2012年的AI新創沛星互動(Appier),不到10年即完成日本IPO目標,不僅寫下公司營運里程碑,也為台灣新創圈樹立指標。沛星在營運初期就快速國際化,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游直翰說,當初在選擇市場時,是先從該國家數位化的程度、在資料的運用上是否完善去判斷是否能投入,更重要的是,學習傾聽市場,「以市場的需要為導向,而不是先技術創新再來找市場」。

 對於沛星在東京掛牌,Google前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表示,台灣的數位新創過去在國際上的能見度比較低,這次沛星在日本IPO,「對台灣新創圈來說是很大的鼓舞」。簡立峰看好台灣新創企業的能量,建議新創走進國際市場、拿到國際資本,估計未來台灣還能有2~3家新創企業有潛力成為獨角獸。

 對於沛星在日本掛牌,集富亞洲(JAFCO Asia)總裁暨執行長Yoshiyuki Shibusawa則指出,沛星從創立初期就定下全球營運策略,而這次在日本IPO,代表台灣新創產業正邁向新的轉捩點,其成長軌跡將可作為台灣新創產業佈局的參考。

 從小新創走到IPO里程碑,沛星營運長暨共同創辦人李婉菱表示,當年剛開始的時候,在台灣先累積一些用戶跟穩定的營收,「那時我們就覺得一定要做全球市場」而網路、軟體無國界的特性,讓沛星快速拓展海外。不過剛起步時資源有限,不能亂槍打鳥,李婉菱說,在選市場時,團隊先以該國家數位化的程度、在資料與數據運用的基礎建設是否完善、企業對於SaaS軟體商業模式的接受度是否夠高等幾項標準來評估,後來才決定先以日本為重點深耕市場。

 回顧當年,李婉菱說,當初團隊都是由一群工程師跟科學家組成,「對市場真的不了解,只一心想要做很酷的技術,常常都是『先射箭再畫靶』。」直到後來才發現「我們覺得很酷的東西,跟產業痛點實際上是有落差的。沒有正中客戶的痛點,客戶就會覺得你是good-to-have,而不是must-have。」

 游直翰則表示,後來團隊改變作法,「學習傾聽市場,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而非先技術創新後才來找市場。」他以沛星的產品AiDeal平台舉例,現在很多人上網購物但卻不結帳,都等到大促銷推出時才結帳。「消費者不結帳,電商平台就猛發折價券,待雙11等大檔期時折價又更多,對電商來說,利潤就被壓縮。」

 又或是,某些消費者本來不需折價券就願意直接結帳,但電商平台因為不清楚消費者的購買意圖,對所有人一律廣發折價券,最後也導致利潤下滑。游直翰說,沛星的AiDeal智慧轉換優化平台,能透過機器學習及深度學習「預測」買家購買意圖,找出哪些用戶是「猶豫客」,並且只遞送優惠給這些人,讓電商在不損及利潤的情況下提升營收。

 沛星互動全球客戶超過800家,不乏各產業的龍頭廠商,接下來除了深耕日本、韓國市場,也將積極布局剛起步的歐美、中國等市場,並持續將AI技術應用到更廣泛的商業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