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405

景氣燈號裡的非農就業困境與改善之道

 國發會日前公布景氣報告,2月終於亮出時隔十年多來的第一顆紅燈,政府官員定調這一波景氣呈現全面、強勁且穩健的復甦,沒有不均衡復甦的疑慮,而且研判上半年續亮紅燈的機率仍高,這真是個好消息。

 景氣燈號是怎麼一回事,也許多數人並不十分清楚,大約只知道紅燈代表景氣很熱,藍燈反映景氣很冷,如此而已。事實上,景氣燈號的思維很簡單,就是找若干總體指標(目前是九項),彙整成一個綜合判斷分數,然後訂出幾分到幾分亮什麼燈,讓國人一望即知國內景氣走勢。

 這次亮了紅燈,代表景氣繁榮,府院當然很高興,自2010年9月以來長達十年半未曾出現這樣的燈號,然而若仔細觀察九項指標則會發現,頗為奇特,九項指標裡的股價指數、貨幣供給M1B、工業生產指數、設備進口、製造業銷售量、批發零售餐飲營業額、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都得滿分5分,海關出口也有4分,惟有「非農就業人數」依然是最低分1分。

 換言之,這九項指標說明了一件事,當前金融面、生產面、信心面及貿易面都很好,但就業面依舊很差,差到只得1分,雖然勞動市場的起落常是景氣的落後指標,然而也不至於有這麼大的反差才是,其他指標都快著火了,非農就業還是冷冰冰,這有些不合理。

 國發會也發現這個奇特的現象,並表示景氣燈號每五年會改版一次,在下回合改版時會針對「非農就業」這項指標加以檢討。事實上,這項數據長期以來確有鈍化的現象,自2015年以來已經過兩次循環的擴張期,但這項指標總在最低分徘徊,不是1分就是2分,難以反映外在景氣的變化。導致這個現象的原因有二,其一是非農就業這項指標的檢查值失靈了,以至於勞動市場不論怎麼變化都落在最低分;其二是少子化世代已漸進入勞動市場,人力成長緩慢使得就業人數成長停滯,隨著少子化蓋過景氣變化,這項指標只好月月敬陪末座。

 解決這個問題也有兩種選擇,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調整檢查值,1990年代「非農就業」年增率要達5%,才能得滿分5分,要得3分也得超過2%才行,隨著二十多年來多次改版,如今只要2.3%即可得滿分,1.2%便可得3分,雖然歷次改版都有順應人口結構的變化,但這回少子化來得又急又猛,昔日就業一年增加人數10~20萬人,2016~2019年的就業增加數降至6.9萬、8.5萬、8.2萬、6.6萬,若檢查值不再予以調降,未來只怕永遠只能得1分,而拖累景氣燈號的表現。

 其次,改以「工業及服務業受僱人數」的變化來替代「非農就業」這項指標,受僱人數是廠商面的調查資料,相較於非農就業這份家庭面的調查統計更為準確,以此取代非農就業當是更好的選擇。但可惜的是,現行受僱人數的統計落後2個月才發布,譬如說2月的總體指標,多數都會在3月下旬以前公布,而受僱人數得等到4月上旬才出來,這麼一來就趕不上景氣燈號的編製了,因此這項指標雖好,由於即時性不夠,難以被用來替代非農就業。

 我們認為,在調整檢查值與改採受僱人數這兩個方案裡,以後者為較佳選擇,改善之道就是責成主計總處把受僱人數的統計發布時間再往前提早個半個月,把現行每月10日發布提前至前一個月的26日公布,如此一來即可趕上27日公布的景氣燈號了。

 我們知道,提前完成統計當然不是易事,不過,也非絕對不可行,過去經濟部的「批發零售及餐飲營收統計」也是落後2個月才公布,例如8月中旬公布6月的數據,但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舖天蓋地而來之後,為讓國人更快速掌握消費動向,2009年起在運用統計方法估計下,把公布的時程提前了一個月,如今這項批發零售及餐飲營收統計,已和所有指標一樣可以在每月下旬公布前一個月的數據。

 事實上,主計總處也明白受僱人數統計不夠即時,因此自2018年3月起已由每月22日提前至每月10日,惟這個改變依舊是落後2個月,還是一樣4月公布2月的統計。我們認為,若經濟部的批發零售營收統計都能在2009年克服困難,把發布時程提前一個月,而主計總處的受僱人數也能在2018年提前了將近半個月,自應可採概估的方式,趕在每月26日公布,也就是先就已取得的樣本發布概估統計,於次月修正為較完整的統計數。

 我們認為,在目前資訊如此快速流通的年代,提前揭露統計已是時勢所趨,昔日經濟成長率總要在一季結束後兩個月才公布,但如今在一個月後即公布概估,以此而言,主計總處的受僱員工統計自應有精進的空間,果能如此,不僅可以讓勞動市場的變化更快為各界所知,也可讓景氣燈號的編製困境獲得解決,可謂一舉兩得,國發會應就此與主計總處儘快研商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