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供應鏈滲透台灣產業日趨嚴峻,中國挖角台灣半導體人才傳聞不斷,近年竹北台元科技園區內常有「假台資、真陸資」傳聞,經長王美花31日表示,將加強台元科技園區實地清查,也會跨部會執行聯合訪視,杜絕違法行為,王美花並透露,近期已移送20多家公司。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31日邀請經濟部、國發會、國安局、陸委會等諸多部會,針對「如何因應紅色供應鏈的各式滲透及衝擊我國產業」進行報告。經濟部彙整陸資在台挖角四大樣態與處理方式,包括陸資以自身名義在台挖角;陸資藉由外資或國內公司身份在台挖角;仲介者招攬人力赴陸工作;陸資在台挖角如涉及竊密可依《營業秘密法》查處等。
多位立委關心台元科技園區內有廠商被爆為「陸資白手套」,王美花指出,2013年開始每年針對資金實際到位,並已完成公司登記陸資進行清查,量能約每年200家,2018年開始盤點符合設址於台元科技園區,與大陸商務人士密切往來廠商清單,提供法務部調查局、內政部移民署進行查核,同時與政院資安處、陸委會等執行聯合訪視,強化在台陸資事後管理,若有查獲陸資有從事未經許可之業務範疇,將依兩岸條例裁處,最高可罰2,500萬元。王美花說,陸資藉由外資或國內公司身分在台挖角,現階段需要請調查局協助查處,2018年由經濟部移送的家數為40家,近期透過實地查察、業界檢舉等方式移送了20多家公司,包括疑涉「假外資、真陸資」的芯道互聯,以及核心團隊被挖角至中國的瀚薪科技。
法務部檢察司長林錦村也指出,法務部訂定「防制中共竊取國安商業秘密及挖角我高科技人才專案計畫」,由調查局成立專組全力偵辦,至今已偵辦移送違反營業秘密法案件共142案。
外界詬病營業秘密法定罪率不高,王美花說,2013年至2021年2月底為止,地檢署偵結營業秘密案件總計有863案、起訴及緩起訴234案,其中意圖於域外使用的洩密案件共74案,另2020年判決有罪的定罪率為81.4%,並無定罪率過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