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強復甦所引發的通膨預期以及公債殖利率攀升等因素也在2月下旬開始引發市場疑慮,使得生醫股也不免回檔整理,法人表示,由於生醫股具長線利多,定期定額逢低買反而可以提升長期績效。
安聯投信表示,隨著3到4月開始投入疫苗供應後,整體疫苗的供應和接種將加速;目前預估歐美有望於年中接種第一劑疫苗的人口過半。
安聯投信表示,疫情在歐美疫苗供應問題緩解及預期新疫苗投入下,逐步獲得控制,不過短期仍需留意疫情是否有因新變種病毒而出現新的變數。
拉長來看,新藥核准漸增,全球生技製藥每年約有高個位數的成長率,以往受惠新藥研發、FDA的政策鼓勵以及併購題材的加持疫苗,也有利於生技製藥類股後續評價空間。
富蘭克林華全球醫療保健基金核心經理人劉翠玲表示,2021年2月,拜登1.9兆紓困法案交付眾議院全院表決,有望於3月獲得最終通過,加上疫苗接種進度順利使各國疫情緩和,總體經濟的復甦預期帶動股市再創新高。
劉翠玲分析,儘管面臨系統性風險修正可能性,醫療保健產業基於其中長線剛性需求,對於併購、細胞與基因治療等議題仍為今年產業投資重點,而疫情過後對遞延的疾病、消費醫療需求回升,仍有機會帶動全球製藥與醫材趨勢持續上揚。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指出,近期MSCI醫療保健指數自低點反彈,由於美國甫通過的1.9兆美元刺激方案中,包含兩項與醫療產業相關的內容,一是政府挹注85億美元,將Medicaid藥廠給予的藥價回扣上限政策生效日延長一年,二是提高美國醫療保險給付給偏遠州立醫院,反映政府對產業的友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