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設備業者齊發聲,半導體設備自給率僅15%、前段設備更只有1%,顯示器設備自給率約60%,期望政策引導產業界攜手合作,5~10年把半導體設備自給率提升到40%以上。台灣電子設備產業只要多做1,000億元,可增加100家上市公司,且讓技術扎根。
2020年台灣電子設備產值為3,246億元,年成長13.5%,高科技設備進口值約6,395億元、年減7.4%,出口值為1,183億元、年增6.6%。台灣在半導體製造、先進封裝、化合物半導體設備與次世代顯示器Micro LED投資增長,特別是半導體設備市場需求逐年提升。
市場人士表示,2020年台灣顯示器設備自給率達60%,但半導體後段設備自給率僅15%、前段設備自給率更只有1%。台灣電子設備協會副理事長葉勝發認為,要讓政府和所有產業知道半導體設備的重要性、發展性和必要性,台灣半導體產業才能更完備。目前台灣一年採購半導體設備逾7,000億元,自己供應不到20%,還有很大成長潛力。
台灣電子設備協會發表了產業白皮書,內容指出2020年台灣電子設備產值3,245億元,全球排名第五,目標2025年產值要成長至6,000億元、2030年達1兆元,擠進全球第三大。除顯示器設備自給率拉升到80%,更期望半導體後段設備自給率,可階段性提升到40%以上、前段設備達到10%。達成此目標需要四大推動措施配合,包括發展電子設備關鍵技術、支援產業與技術進行產品創新。另外還有租稅優惠與投資抵減等產業政策與資源挹注,以及產業人才與培育,還有國際行銷與國際合作。
高科技設備產值逐年攀升,未來其他新興發展像是電動車、化合物半導體,以及智慧製造、智慧醫療等,都是電子設備未來重要應用所在,有很大的成長機會。台灣設備廠商也都積極布局,與台灣產業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