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局釋出新利多,將開放四大票證公司綁定台鐵定期票,讓通勤族「一卡在手、暢遊無阻」,台鐵希望藉此提升票卡管理效率,而面對台鐵每年上百億元的車票金流,四大票證業者躍躍欲試,藉此提升會員黏著度順帶吃下業績大補丸。
撇開疫情因素干擾的2020年,以2019年為例,全年有2.4億人次搭乘台鐵,車票收入達177.7億元,其中來自四大票證(悠遊卡、一卡通、愛金卡、有錢卡)及信用卡的收入,分占三成,金額各達53.3億元,但現金仍是車票收入的主力,約占四成、71.1億元。
台鐵局最新公告的招標計畫,將砸下近9,000萬元,採購350台四合一票證加值機,結帳後台資料轉到票務系統的作業,也要從人工變電子化,更重要的是,將整合四大票證開通電子定期票,標案附帶兩年保固,評選結果3月底前出爐。與此同時,台鐵局年底也將與四大票證換約,屆時新合約將納入電子定期票的服務。
台鐵局表示,目標是在2022年中旬四家票證一同上線,現行台鐵定期票均是現金收入,以2019年來說,全年定期票規模達3.6億元,電子定期票開通後,台鐵預估「票證金流」有望衝刺60億大關。
票證業者對台鐵的開放政策非常歡迎。一卡通資深協理蔡賜表示,一卡通在軌道系統均預設好定期票的功能,待台鐵規格開出,即可上線;悠遊卡資深經理黃士展說,對乘客來說定期票綁定票證,可減少民眾攜帶負擔,對票證業者而言,衝高使用量與會員使用活絡度,可強化掌握客群特性,有利優化使用者服務。
驗票機業者評估,由於需把四家票證資訊一次整合到位,難度不小,驗票機業者一家難以獨自投標,且台鐵第四代票務系統是由中華電信建置,故中華電信投標的話,出線機率大,驗票機業者可望獲得分包機會,並爭取保固、後續維運的商機。
官員分析,對台鐵來說,定期票電子化有三大誘因:減少人工負擔、節能、資訊流與金流管理更便利。對票證業者更有三大利多。第一,定期票搭台鐵有規律性,可增加票證使用頻率。第二,台鐵定期票有「30、60天期」設計,若搭乘距離長,也會推升支付金額、擴大金流規模。第三,可掌握會員大數據,行銷更具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