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304黃蔭基■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

蝴蝶效應VS.資產泡沫

image
圖/pixabay

2008年美國發生次貸風暴,骨牌效應造成全球百年難得一見的金融海嘯,當時流行一句名言:「我們再也不用擔心景氣衰退了,因為我們即將進入大蕭條」。金融動盪,信用緊縮,Fed為了救市總共推了3次QE,第一次是在2008/11~2010/3,17個月總共印鈔1.75兆美元,第二次是在2010/11~2011/6,8個月印鈔6,000億美元,第三次(QE3)是在2012/9~2014/10,26個月印鈔1.57兆美元。之後,金融穩定,股市上揚,也造就了「金山銀山不如QE3」的佳話。

 2008~2014的6年期間,總計Fed印鈔3.92兆美元。時隔6年之後,2020年受到COVID-19的衝擊,全球「疫情大流行,景氣大衰退,股市大崩盤」,Fed再度祭出QE,而且是史無前例的無限量QE,2020/3~2020/12,印鈔3.2兆美元,預期今(2021)年還會繼續印鈔1.44兆美元,等同到今年年底,印鈔就高達4.62兆,輕易擊敗史上首次出現QE而且還做了三次,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3.92兆美元。

 問題是,「央行這樣瘋狂印鈔,難道不會出現資產泡沫?」投資人很關心這個問題,畢竟這次是無限量印鈔,如果真的形成泡沫,對市場與景氣的衝擊將相當嚴重。而這個Disney moment會不會變Minsky moment的疑問,其實從2014年開始客戶就一直關心,至今已6年多。

 我們看到的現實是,2008金融海嘯前道瓊指數的歷史高點是14,198,現在2021年已經超越兩倍28,396,突破30,000點。而台股也魚躍龍門12,682,不斷創史高來到16,000,與此同時全球房地產價格上揚、加密貨幣暴漲。除了現實之外,也有業界的殘酷,「市場走勢,看對不如作對」。

 比特幣一度漲破5萬美元,「全世界最貴的紅酒,不是五大酒莊的酒,也不是年代久遠的酒,而是炒作的紅酒」,如果觀察2020年,陸股年成交量是中國GDP的2.0倍,2021年至今成交量給予年化是GDP的2.6倍;2020年美股成交量是GDP的2.4倍,2021年至今是2.8倍;2020年台股成交量是GDP的3.1倍,而2021年至今高達5.5倍;最後,2020年原油每天期貨交易量是原油需求量的3.2倍,此刻油價飆到60美元,2021年至今是4.0倍。

 這都說明了一件事,我們在2021年所看到的將是蝴蝶效應而不是明斯基時刻。此刻的金融市場已經不完全反映經濟基本面了,它也在反映未來朝正向發展的疫情面與資金面。

 先看疫情面,全球確診人數來到1.1億人,死亡人數250萬,致死率2.2%。歐洲封城、美國戴口罩,加上疫苗開始接種,疫情逐漸趨緩,全球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從高峰的80萬減半至40萬人,疫情最嚴重的美國,每日新增確診從30萬降至5萬。各國疫苗接種,接種率最高為以色列,50%;英國採取第一劑優先(First dose first)策略,接種率已達25%;美國現每周接種1,000萬人,至少接種一劑疫苗的比率為13%。如以達成群體免疫的最低標準70%接種率來看,預期達成的時點為英國6月、美國7月、歐盟8月。

 再看資金面,如果股市要出現泡沫警訊,通常會有三部曲。首部曲是Credit risk(信用風險),股價漲到難以想像的脫離基本面EPS;二部曲是PE/PB,本益/本淨比修正,股價向下,融資開始追繳;第三部曲也是最終曲就是Liquidity crunch(流動性緊俏),無力承接,股市崩盤。在疫情發展仍不確定之下,2021年全球央行持續聯手寬鬆反而近乎確定,Fed每月將購債1,200億美元,ECB每月934億歐元,BOJ每月5.91兆日圓,總計三大央行今年還會再印鈔3.08兆美元。回眸2020年,今年要發生流動性緊俏的機率實在很低。

 結論,QE退場,談之何其容易,做之何其困難,存在的時間也許會比新冠病毒還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