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222陳碧芬/台北報導

疫情傷了誰?花旗最大苦主

 2020年疫情造成邊境關閉,國際銀行無法施展跨境優勢,美元大貶更讓美系銀行陷入非戰之罪。金管會統計2020年在台外銀營運數據,花旗台灣全年稅前盈收跌破百億元,僅97.6億元,較2019年大減三成三,創近五年來新低;美商美國銀行也發生類似狀況,2020年稅前獲利僅剩前一年的三分之一。

 至於2月因糧商炒匯被央行廢止兩項外匯許可等業務的德商德意志銀行台北分行,2020年卻較往常多出兩倍獲利,從年均正常的5億元上下,瞬間跳增至12億餘元;同案受罰的澳商澳盛銀行2020年的獲利也較前一年增加近四倍。

 依金管會公布的2020年數據,花旗銀行台灣子行加上美商花旗台北分行,稅前盈餘台幣98.82億元,相較2019年同期加總147.14億元,全年衰退33%,幅度遠大於本國銀行平均衰退15%左右,若加計央行統計的新台幣對美元全年升值6.24%,花旗在台灣確實面臨比土洋同業都更嚴重的挑戰。

 同期間,在台擁有子行的滙豐、渣打、星展三家外銀,滙豐全年衰退16%、渣打全年衰退12%,同屬疫情期間的業務減損,即跨國企金業務難以施展;星展則在基期較低和超強OBU業務的雙利因素下,逆勢成長36%。

 銀行高層透露,台灣企業在2020年有許多國際併購交易,若是涉及跨國企業的亞太分支,企業落點主要在新加坡,而星展銀行企金部門在新加坡相當具有競爭條件,因此台灣企業偏好選擇星展集團就地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