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近,中國人民銀行4日宣布進行14天期逆回購(附賣回)操作,儘管規模達人民幣(下同)1千億元,但對沖當日到期量後等於零投放,市場期待已久的年節前紅包大禮宣告落空。機構分析,人行近期在公開市場的操作規模和節奏相對「克制」,預料接下來市場仍將維持「緊平衡」局面。
路透報導,中國人民銀行官網4日公布,這次開展14天期逆回購,旨在維護春節前流動性平穩,此次中標利率為2.35%,與上一次、2020年12月24日進行的14天期操作利率持平。因4日尚有1千億元的逆回購到期,因此單日等於零投放。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14天期逆回購投放的資金將於2月18日到期,正好是大陸春節長假後上班首日,足以平抑春節資金需求。但2月18日尚有2千億元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因人行還未公布提前續作,市場普遍認為,人行在流動性投放明顯克制,透露出貨幣政策仍將維持「緊平衡」的意味。
事實上,2021年以來,人行的公開市場操作逐步由淨投放轉向淨回籠,1月全月淨回籠2,165億元。2月1日、2日雖分別淨投放980億元和780億元,但3日淨回籠800億元,本週(2月1~4日)以來累計投放流動性僅960億元,若與往年春節前釋出資金相比,明顯收斂許多。
報導指稱,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人行一方面要避免流動性過度寬鬆風險,另一方面則要謹慎引導市場預期。後續貨幣政策動向將會參考經濟、金融數據變化,在調節季節性資金需求方面,預計短期間內人行仍仰賴逆回購等公開市場操作工具。
德國商業銀行亞洲高級經濟學家周浩分析,當前人行謹慎調節市場資金,主要是出於資產泡沫的憂慮,尤其現在大陸房市、股市皆已來到波段高點,人行在放水時更是審慎。
人行貨幣政策委員馬駿日前也強調,大陸監管層需要關注槓桿率快速上升、部分領域已顯現泡沫化的風險,並建議貨幣政策需適度轉向,以避免經濟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