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122

剖析當沖交易降稅改革的兩難局

 邁入2021年以來,儘管全球新冠病毒疫情不但未見緩解,甚至包括大陸和台灣於過去一年在疫情管控方面分別繳出亮眼績效,邇來也先後面臨疫情群聚擴散的嚴峻考驗;但兩岸在經濟領域的表現則是讓舉世各國刮目相看。以台灣的股市表現而言,過去一年來不只股市成交量迭創新高,指數更是數度創下超越16,000點的新高峰。新年開市以來,迄今已又飆升了逾1,200點,顯示在經濟動能和外資、游資競相投入的相互拉拔下,台灣的股市榮景似乎還看不到停歇的徵兆。

 分析當前台灣股市所出現的投資熱潮,除了以半導體產業為領頭羊的帶動效應之外,當沖交易制度的引進也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回顧台灣從2014年開放施行現股當沖交易新制以來,原設定的當沖交易證交稅率為千分之3。繼而在2017年透過修改「證交稅條例」,將稅率從千分之3降為千分之1.5。在提供降稅誘因後,現股當沖在集中市場的占比,已經從實施前的9.6%,逐年拉升到2020年首度超過三成。從而根據財政部的統計,台灣的逐年證交稅收也就從2016年的709億元,翻倍成長到2020年的1,502億元。

 歸納台灣引進現股當沖交易制並將其稅率減半以來的相關數據,財政部長蘇建榮不無得意的表示,當沖占股市成交量高達三分之一,已經達到活絡股市,及增加稅收的績效目標。也因此,他表示面對原設定於今年底當沖降稅就要屆期的規範,財政部將和金管會協商,希望透過修法,讓當沖降稅措施得以再延長實施。而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則也已在立院答覆委員質詢時,表態希望屆滿後再延長,以有助於活絡市場交易。

 沒有錯,建立現股當沖交易制度,及提供證交稅率減半的優惠,確實既可如黃天牧主委所說有助活絡市場交易,以及蘇建榮部長所說同時達到增加政府稅收的雙贏效果,乃至於連曾任金管會主委的財經立委曾銘宗也認同當沖制度,另外還可為股市投資者增加避險管道。顯示此一政策,不只難得獲財金跨部會的認同,更難得的是還獲得行政、立法雙方以及藍綠不同黨派的支持。看來當沖降稅在年底屆期後,透過修法予以再延長實施,應該是已無懸念。

 儘管如此,但財政部同時卻又定調,當沖降稅將不會常態化。如此不免令外界不解,既然當沖交易降稅可以獲致雙贏乃至於三贏的綜效,為何卻不讓它常態化?原來此涉及「納稅者權利保護法」早已明訂,租稅優惠不得過度,應明定實施年限。以免讓依法應繳納法定稅率的投資客,因為降稅優惠,到頭來反而讓未獲降稅優惠的一般納稅者的權益相對受損。

 既然法有明定租稅優惠不得過度,並且必需明定實施年限而不可以常態化。因此財金主管部會只能變通的在當沖交易降稅屆期前,透過協商研議將之延長實施。而事實上這種變通的做法,財金相關部會早已相沿成習,以每五年滾動式檢討的方式讓受年限規範的不同租稅優惠措施得以繼續延長適用。

 如何評價財金部會擬議中的修法延長當沖降稅優惠呢?從務實的角度來看,因為降稅優惠而衝高了股市當沖交易的成交金額,因而讓證交稅收連年創新高,不只活絡了台灣股市動能,更實惠的是讓政府稅收倍增。連帶的,自然也拉高了財金部會的施政績效。同時,誠如蘇建榮部長所說,在當沖所占台股每天成交量已超過三分之一的情況下,如貿然取消當沖降稅政策,他擔心對台股恐怕會產生震盪,甚至引發更多的連鎖骨牌效應。

 然而如果從法制的角度來看,除非將「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的既有規定予以修法廢止,否則以滾動式檢討為名,一再延長租稅優惠的適用年限,其實根本就是知法玩法之舉。同時,對享受降稅優惠的投資者而言,也會產生「奶嘴效應」。政府如果想要屆期依法取消優惠,這些既得利益者自然會想盡辦法泥阻,包括遊說、抗爭,甚至是將資金外移,讓主管部會不敢依法規範。到頭來反而形同被既得利益者牽著鼻子走,進而間接深化社會的不公不義了!

 綜而觀之,當沖交易降稅優惠的存廢及爭議,其實只是政府施政的冰山一角。如果只知一味討好,也許可收立竿見影之效,但破壞法制、引發爭議的代價卻不容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