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1219文/蘇嘉維

斷炊危機 中芯營運恐全面停擺

 中芯國際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與華為同列禁令清單公司當中,代表後續晶圓代工廠所需的化學氣體/液體及設備等取得都將斷炊,中芯營運恐陷入停擺。

 美國商務部已宣布,中芯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當中,並與華為同樣被列為禁令公司。稍早消息傳出時,法人即指出,由於晶圓代工廠需要大量化學氣體及液體,以及矽晶圓等原物料,加上半導體製程設備更是生產上不可或缺的設備,因此一旦被列入實體清單,代表中芯未來營運恐將面臨全面停擺。

 觀察華為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後,旗下IC設計廠海思也無法再使用設計晶片用的EDA軟體工具,且就算要用既有晶片設計去量產投片,也沒有晶圓代工廠可以接單,加上華為自有電信設備、智慧手機等終端產品,同樣面臨晶片取得困難,因此公司等於全面停擺。

 即便華為目前已經獲得英特爾及高通等重新供貨許可,但也僅限於PC用處理器及4G手機晶片和WiFi晶片等中低階消費性等級晶片,美國官方完全限縮住華為的發展規模,使其無法向中高階市場發展。

 業內指出,雖然中芯的原物料供應商及設備供應商能夠透過向美國商務部申請核准出口,但在目前美中貿易戰尚未停歇的氛圍下,再取得化學原物料及設備的可能性相當低,即便供應鏈獲得出貨許可,恐怕也僅落到與華為相當的中低階產品,使中芯營運限縮在成熟製程市場,產能再度擴充可能性也偏低。

 中芯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後,恐致其營運停擺,因此法人預期,博通、高通及兆易創芯等投片訂單,可望移轉到台積電、聯電、旺宏及華邦電等晶圓代工廠及NOR Flash供應商。

 此外,中國政府再祭出半導體產業免稅措施,針對28奈米製程以下的更先進製程祭出免稅政策,意在加速中國本土半導體產業發展。不過業界認為,中國已經多次祭出半導體產業補貼,但競爭力依舊不如台廠,且半導體先進製程投資規模動輒百億以上水準,因此免稅措施的優惠對晶圓廠而言恐僅是九牛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