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1128文/魏喬怡

面對IFRS17前黑暗期 加速收購 對股東負責

 時間不等人。開發金控事隔三年再度啟動公開收購中國人壽行動,開發金董事會選擇在此時要將持股拉高過半,是「不得不」的決定,但也可算是「天時、地利、人和」使然。

 2017年7月7日開發金宣布,要以每股35元,公開收購中壽8.8億股,約占中壽已發行股份的25.33%,依中壽當時前20天均價溢價幅度約17.3%左右,收購規模308億元,但因收購期間會遇上中壽配股股息,超過9月15日,收購價就會降到31.38元。

 開發金勇敢踏出第一步,就是要朝銀行、壽險、證券等多獲利引擎金控邁進,當時成功達陣,中壽也成為開發金子公司,原本在2020年3月前開發金要達成100%持有中壽,但因中美貿易戰造成市場波動,與今年初的新冠肺炎,打亂布局,在取得金管會同意下,將併購時間表延長到2022年6月。

 開發金強調,這次收購價對應中壽過去20天均價的溢價幅度是17.2%,與上次收購時幅度相當,即都是同等的水準對待中壽的股東,開發金也是在各種精算及推演下,認為目前是將中壽持股拉高到51%的好時機。

一是目前市場超低利率,企業籌資成本較低,二是台股相對高點,對中壽投資人來說目前參與應賣並不吃虧,三是金融業今年獲利佳、資本適足率亦佳,啟動收購行動,相對穩健。

 開發金沒能說出口的考量,是壽險業在接觸IFRS17、ICS前都是難以評估的「黑暗期」,雖然說只要2026年順利接軌,就是一片榮景,但投資人必須等待相當長的時間,同時在接軌期間若能有金控母公司更強力的支援,中壽轉型會更順暢,資本強度會更高、資源更豐富。

 且金管會給開發金的期間並不長,每三個月開發金都必須向董事會報告進度,每季也要向金管會報告執行情況,亦是要與時間賽跑。2021年的變數仍多,金融機構亦表示明年資本市場能見度亦不高的情況下,開發金趁此時發動公開收購,且決定分階段收購,亦算是對股東較負責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