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1126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大陸欲透過RCEP重整供應鏈

RCEP成形除了建立15國的大型自由貿易區外,還隱含著中國大陸的產業發展新布局,以應對美日發動的供應鏈重組的挑戰,透過RCEP重整紅色供應鏈。

 供應鏈重組對世界工廠造成挑戰

美國發動貿易戰,大幅提高大陸產品的關稅,導致產業鏈大舉外移。加上美國川普政府推動全球供應鏈「去中國化」,設立多邊性質的「信任夥伴」(trusted partners)聯盟,以降低美國生產業務對中國大陸的依賴。新總統拜登也提出製造業回流美國的構想,提出4,000億美元買美國貨計畫,要求政府購買國內產品,並提高對「美國製造」商品標籤的要求。

 除美國之外,日本政府在2020年度第一次補充預算中就編列2,435億日圓,協助日本企業供應鏈整編措施,將生產據點從大陸移回日本或移往東南亞。

產業鏈重組的趨勢發展下,許多以大陸為生產據點的出口產業,紛紛尋求移轉生產基地,衝擊大陸出口產業,世界工廠的地位也岌岌可危。吾等可從大陸出口貢獻最大的台商在大陸的投資金額看出端倪,引用投審會的資料,過去屢創新高的投資,自2016年起就呈現大幅衰退的現象,2019年更直接腰斬(-51%)。

 RCEP非關稅制度

 為了因應國際間產業鏈重組,中共推出「雙循環」重大經濟倡議,但大家只見到降低對外國企業、技術和市場的倚賴,轉而更依賴國內經濟的「國內大循環」,未見到啟動與國際的外循環,而被譏諷成走向「閉關自守」的路徑。其實在RCEP中就隱含著外循環的安排。

縱然這次RCEP成形,主要在首次加入的中日韓澳紐五國之間的關稅調降,蓋東協十國早在十年前就分別與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洲與紐西蘭等五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了,也就是所謂的「東協十加一」,故東協十國的降稅相對有限。

然仍有許多非關稅的新規範,有助於大陸與東協等國推動外循環。例如在原產地規則新增累積原則,與過去單一國家個別計算不同,RCEP使用會員國累積方式,15個會員國合併計算,大幅提高適用優惠稅率的機會。

此外,還設有貿易便利化規定,簡化通關程序,一般商品原則上須在48小時內通過,易腐產品更要求在6小時內快速通關,簡化並統一法規、技術與審核標準,有助於建立區內標準化,加速通關與物流,並降低貿易成本。

投資原則上以負面清單的方式開放,除服務業外均擴大開放範圍;承諾提供自然人跨境移動便利性,有利貿易與投資活動;還增加競爭規範,防範反傾銷與反壟斷的行為;並增加電子商務專章,強化電商及保障交易安全。

 推動大陸供應鏈重新布局

在上述制度的安排下,有助於大陸重新調整產業鏈。首先,可針對輸美的產線移轉至東南亞,而輸往其他市場的產線,仍可留在大陸生產,降低外移的比重。

另外,大陸近年來生產要素與投資環境有惡化的趨勢,出現勞動成本攀升、土地價格飆漲與環保標準日益嚴格等問題,勞力密集產業在大陸生產逐漸失去優勢,原本就有轉移生產據點的計畫,未來即可將低端的組裝等產線外移,大陸專注於附加價值較高的零組件生產上。

RCEP有了制度性的調整後,即可打破過去窠臼,協助大陸公司的產業彈性布局,促進區域內優勢互補,建構國內國際雙迴圈的發展模式。這也是為何中國大陸急於推動RCEP的原因,不過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成效,仍有待時間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