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1124瑞銀(盧森堡)中國精選股票(美元)基金產品經理張婉珍

消費業態不斷創新 創造新投資機會

大陸的「十四五規劃」,將「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為輔」列為大的發展戰略架構,使得中國的內需消費發展持續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重要主力。隨著內循環成為發展的重中之重下,許多大陸創新的消費業態隨之興起,不僅成為刺激消費需求的動力,更為內循環發展提供重要動能。而在這創新的背後,其實也隱藏許多投資機會。

 中國2020年第三季經濟增長率繳出4.9%的成績,雖低於市場預期的5%,但世界多數國家經濟仍受疫情衝擊下,中國的經濟增長表現仍然相對出色。而第三季經濟增長數據不如市場預期的主因,乃驅動中國經濟復甦的結構性原因出現變化,以往的驅動主力:基礎建設與地產投資的增長影響力持續下滑,出口與工業生產仍維持在較高的增速,內需消費對GDP的貢獻度則是持續上升。

 過去十多年來,中國大陸經濟逐步從出口驅動、投資驅動,轉向由消費驅動。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57.8%,拉動經濟增長3.5個百分點,連六年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如今隨內循環戰略確立,如何做大國內市場、擴大消費需求,已成第一要務。而在商業發展不斷創新下,城市商業活力的展現,也成為內循環的一股重要推力。

 以往我們常用櫛比鱗次的大商場,或是奢侈品精品門市數量,來評估一個城市的商業活力,但如今已出現改變。如今大陸境內興起的是新的消費模式,也就是在一個小時內將網購商品送達,這等於是將周邊城市連為一體。在這新形態下,以往由中央物流倉儲配送貨物的模式,已轉變為就近從各商家實體店面,直接送到客戶手中,因為距離近,因此貨物能在一小時內送達。

 透過這種新的實體與線上整合的商業模式,擴大實體店面對客戶的觸及率,與消費者連成一體,無形中擴大實體店面的市場,社區消費的概念,加上新零售的加持,進而為擴大內需提供更大火力。這可以說是由供給創造需求的最佳案例。在這新業態下,將商家、倉儲物流、終端消費者串成一張龐大的內需消費網絡,成為激化城市商業活力,擴大消費空間的關鍵。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到,透過新的供給型態,可以有效創造新的需求,或是激發更多的消費需求,進而提升民眾的消費能力,為內循環的發展提供加持。

 在講究內循環的時代,著眼的不僅是消費,更重要的是創新。這裡的創新,除了傳統大家在談的技術創新外,另一方面是供應鏈創新,特別是供給面的創新。隨著大數據經濟的快速發展,有效整合大數據的新零售模式,乃至於新業態,未來都可望不斷湧現,可望讓傳統的實體消費模式有機會取得爆發性增長。

 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大原則下,整個商業型態是活的,連帶城市的發展也是活的,會自己不斷的創新、演變。就在這一連串創新與改變的過程中,一方面會推進城市、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又同時創造新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