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1107

台灣大學前校長暨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鬆綁法令、給新藥試驗場域

image
 ●前台灣大學校長暨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圖/顏謙隆

台灣生技產業市值最高時曾達1.2~1.3兆,產值則在3千至4千億左右,這兩者中間有很大的差距。回顧整個產業發展,2015~2016年間,因為幾家生技業者連續發生問題,政府的相對措施使民眾對產業失去信心,生技股價幾乎腰斬,近幾年才回升至1兆1千5百億上下,後續雖然有自2007年制定的生技新藥條例鼓勵,投入了上百億國安基金,但生技產業的火仍燒不起來,最大原因就是單靠國安基金是不夠的,必須要民間投入,讓生技產業有信心,所以政府的角色應當是在法規上鬆綁,使民間業者有動機投入資源,那整體產業就可能發展得更好,如果信心不足又影響民間的投入,那就很難達標。

 政府也須調整作法,讓台灣新藥或學名藥研發的成果,能夠有一個場域可以試點試用,否則在輸出國外時也一定會碰到詢問「你們自己用不用」的問題;民眾如能在健保制度中用到台灣高品質的藥且有好成果,當全世界知道我們用藥的品質好,國產的藥自然就可以外銷,最起碼也能站上國際市場。另外,緊急使用授權也要切實執行,產官學界能研擬出一個Win-Win策略,台灣的生技產業才能成功。

 台灣生技製藥產業利基何在是個大問題,生技製藥研發的困難在於沒有足夠的資金資源,業者要有相當的資源才能跟學界做長程的合作,目前台灣生醫產業產學連結和學用人才落差嚴重,若學界訓練完成後沒有好的出路,博士生只是延緩失業而已。沒有人才和資源要組國家隊非常困難,若有好的出路就能吸引源源不絕的人才投入;新藥的部分可先與國際藥廠合作,原料藥和學名藥的製造,在策略防疫層面必需國家自己要建立起來,這需要健保制度鬆綁、符合FDA國際標準,以期成為全球藥品供應鏈一分子。政府各部門包括衛福部、科技部、教育部都要大力做制度調整,也要讓民間投資者有充分的誘因,否則建立國家隊將淪為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