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船內部主管透露,風電開發商沃旭委託興達海洋基礎公司負責的56座風機,由中鋼旗下製造、台船焊接的轉接段,在成品完工四個月後都出現焊裂現象,工程進度已延誤九個月,傳出沃旭要砍掉興達40到45座訂單,可能轉向韓國採購,政府應責成沃旭負起技術移轉與輔導責任,以免政府風電本土化政策被瓦解。
據悉,5日興達自己施工的電焊工程也發生延遲裂(完工時沒問題,但過一段時間開始出現裂痕)現象,台船擔心中鋼與沃旭簽的合約,在技術移轉這部分不夠詳盡,也可能移轉費太貴沒簽下核心技術移轉,以致至今從未見過外籍技術人員,出了問題中鋼找新加坡與西班牙的專家諮詢,而沃旭至今只管QC(品質管控),並未派人指導。
至於經濟部召開的協調會,都要求興達與沃旭要好好協商,也要沃旭幫忙,但是沒有見到實際動作,另幾次會議談到國外技術人員因為新冠肺炎無法來台,實際上因疫情實施的境管已超過半年,如果有認真請來技術專家,早就完成兩周的隔離開始工作了。
中鋼旗下的興達海基,9月中已換下原任董事長王亞洲,改派謝榮淵擔任,但問題並沒有解決,經濟部與專案小組幾乎每周開會,但至今也沒有妥善的解決方案。與會人士認為,鋼板、焊條、施工程序與結構都可能有問題,台灣過去沒有實際經驗,一定要靠外籍有經驗技術人員指導,否則只有土法煉鋼。
實際上台船在興達僅拿到約5億元工程,包括22座風機水下工程轉接段上半段TP電焊工程與56座風機的防蝕塗漆工程,台船防蝕科技公司早就完成設備購置與人力部署,但因風機興建工程已拖延9個月,現在只好開始在外面先找其他業務填補,以降低損失。
另興達找來下包商有20多家,對興達本身的品管與考核能力都是一大考驗。
金屬工業中心本身也沒有風機的經驗,僅能在材料上做學理分析,對於目前遭遇的困難幫助有限。市場估一座風機造價約8億台幣,如果沃旭真的砍掉興達40到45座風機訂單,損失將相當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