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0929

勞、健保改革的首要工作:穩定民心、增加財源

 勞動部研擬勞保年金制度改革,找來學者專家提供意見,結果爆出退休金大砍30%的傳言,差點引起政治風暴,行政院緊急喊卡,先由發言人主動表示,目前僅有學者提供相關意見,沒有大砍30%的事情,到了9月17日,勞動部發出新聞稿,宣布原訂最快年底前提出勞保年改方案規劃暫緩,目前無任何具體期程。隔日行政院長蘇貞昌宣示「政府若沒倒,勞保不會倒」,政府對勞保一定會做「最後給付責任」的立場。

 勞動部這波年改方案遭遇挫折,是必然的宿命,勞保局「勞工保險普通事故保險費率精算及財務評估」的結論是,若維持現行勞保費率及給付制度,勞保基金將於2026年破產。勞保基金已經連續三年繳費少於給付(負現金流),而且基金庫存太低,銀行定存利率又不斷下調,精算師計算的潛藏負債因此步步攀升,到去年底已高達10兆元,勞保改革必要且迫切,已成為危害台灣社會安全最大的火藥庫。

 勞動部雖然是勞保的主管機關,但是勞保改革不能只仰賴勞動部,光找幾位專業的精算師、加上大學教授,在既有的制度下跑Excel、調參數,不只不可能找到答案,而且必然引爆全體民怨。

 蘇貞昌強調政府負最後給付責任,只要政府在,勞保就不會倒(不能倒)的宣示,才是勞保改革的起始點,從這個最高指導原則開始,動員財政部、國發會、勞動部、各縣市政府的「戰略資源」、還要引進具有專業資產管理能力的金融業者,另外,再把正在推動健保制度改革的衛福部都動員起來,才能提出兼顧政治高度、專業可行、而且全民都能接受的綜合解決方案(Comprehensive solutions)。這個責任當然不能只靠勞動部長來扛,甚至不能交給不負最終政治責任的政務委員,而應該是行政院長、甚至總統層級的任務。

 勞保基金破產危機看似恐怖,解法卻不困難,蘇貞昌做了第一件、而且是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宣示不會破產的決心,一個涉及超過一千萬名勞工、等同於全體人民福祉的政策,因為歷史包袱、因為過去不專業的決策而出現危機,當然不能丟給人民來承受,蘇貞昌說的沒錯,只要有政府在,政府就應該想出解決方案。

 接下來就是如何避免破產,退休基金猶如水庫,是「流量」與「存量」的平衡,會破產是因為流入低於流出,必須提取存量,最終導致存量的枯竭。因此必須先處理的是「流量」的課題,要增加流量,必須加稅、舉債(都是財政部的工作)、或是提高費率(增加勞工與雇主負擔)。

 這三個方案,目前最可行、成本最低的方案是加值營業稅。台灣目前的加值營業稅率5%,是全世界最低的,一年稅收有4,200億元,調升營業稅率1個百分點,可以增加800億元的稅收,2個百分點可以有1,600億元,拿來專款專用,作為彌補勞保基金的財源,可以解決2026年破產的問題,甚至可以同步解決同樣面臨龐大政治壓力的健保改革。

 營業稅率的調升,傳統上有幾個顧慮,首先是擔憂引發通貨膨脹,不過目前全球的經濟趨勢是通縮,日本加值營業稅由5%調升到8%,完全沒有通膨疑慮,全球央行放水、財政赤字大增,也沒有引發通膨。傳統經濟學家與財政學者當然會拿教科書來質疑,不過在人口結構快速老化、網路效率與自動化生產壓低物價的全球趨勢下,眼前並無通膨的威脅;其次是社會公平的論辯,勞保雖然涉及一千多萬勞工,畢竟不是全民,用增加營業稅來彌補社會安全基金,強化健保財務當然已經顧及全民,至於及公務員與農民的退休保障,也需要一併考慮。

 再進一步,如果營業稅可以做為撥補退休基金的財源,確保未來現金流量的正數,甚至可以提升存量之後,政府應該一併思考所有公辦退休基金「報酬率過低」的問題。我們的退休金投資管理制度還停留在1980年代,為了「保本」二字,將巨額的資金閒置在銀行定存,「保本」看似保障人民,但是在零利率的時代堅守保本,在財務上是不理性的決策,猶如抵死不願走出農田的老農夫、或是堅持只用稿紙寫字不願學習鍵盤的作家,「保本」不應該是政府給人民唯一的選項,在網路訊息透明的時代,退休基金引進專業資產管理機制,提供給人民「保守」、「穩健」、「積極」三種選項,是最基本的服務。

 提升退休基金報酬率,是解決退休金提撥越來越吃力、總是面臨破產危機的根本解決方案,但是這需要政府與人民集體觀念的提升,找到21世紀對於「風險」與「報酬」的集體共識。

 蘇貞昌與許銘春暫緩勞保改革,應該是已經找到新的方向,本報社論提出「以簡馭繁」的原則,勞保改革的高度提升,部會首長用戰略的角度來尋求解方,行政院做好全民溝通的工作,看似困難的勞保改革,絕對有庖丁解牛的綜合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