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0916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Tesla台灣供應鏈 風光背後的隱憂

image
 ●Tesla今年在大陸市場成長快速,上半年電動車市占逾二成,搶占冠軍。圖/新華社

隨著電動車大廠Tesla的股價大漲,大家開始關心台灣供應鏈的發展,有潛力取代蘋果供應鏈,成為另一個帶動台灣經濟發展的新成長引擎。其成長相當程度與蘋果發展類似,未來頗值得期待,惟蘋果供應鏈發生問題,同樣的也將會發生在Tesla供應鏈上。

BENZ價格 卻有TOYOTA的銷售量

 今年Tesla表現有如脫胎換骨,多次面臨破產邊緣,現在各大市場銷售都高居榜首,根據DDCAR網站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球電動車銷量,Tesla Model 3賣了14萬輛,市占率高達15%,若加上Model Y、Model X等車款近8萬輛,直逼全球二成市場。

 其中,發展最快的中國大陸市場,依據日經新聞,去年底剛完成設廠的Tesla,今年上半年立即由去年第六名,直接搶占冠軍,市占率達21.4%,狂勝第二名的地頭蛇-比亞迪,市占率僅13.1%。更驚人的是,Tesla並不是以價取量,反而是以高價搶市。引用大陸汽車之家網站的數據,中國大陸產的Model 3,補貼後售價27.155萬;比亞迪e1補貼後的售價5.99萬,只有五分之一的價格;而其賣最好的秦新能源車,補貼後的售價12.99萬,也不到Model 3的一半價格(47.8%)。易言之,Tesla是用Mercedes-Benz的價格銷售,卻有TOYOTA的銷售量。

與台商一拍即合

 Tesla成功並非偶然,拋棄傳統汽車產業思維,引進IT製造模式,引入類似智慧手機EEA架構、空中下載(OTA)軟體更新及自駕車技術已接近最高等級Level 5都是獨步全球。

 創業初期亦尋求傳統汽車供應鏈要角協助,但這些大廠對小型新創產業沒有興趣,也不願意為他量身訂做的產品。遂轉向擁有完善的電子、電機與化工基礎的台商合作,為其開發出關鍵零組件,成為穩定且可靠的供應商,進而建立的革命情感。

威脅:今日蘋果 明日Tesla

 有媒體指Tesla有75%供應商是台灣企業,縱然有點誇張,但也顯示台灣供應鏈的重要性。不過台商正面臨三大威脅,需早因應。當前台灣蘋果供應鏈的困境,未來也可能發生在Tesla台灣供應鏈上。

 首先,競爭對手磨刀霍霍:即使Tesla沒有像蘋果一樣,積極培養第二甚至第三供應商,隨著Tesla快速成長,部分零組件台商供貨上已出現吃緊的狀態,其他的台、日、韓、陸、東協、印度供應商也不斷的謀求與其合作的機會,搶占相關商機。

 其次,大陸設廠引進大量陸企:大陸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進口車需負擔高關稅,Tesla在大陸難以競爭。加上大陸提供大量的租稅等獎勵優惠,Tesla去年就在上海設廠,為降低成本供應鏈勢必會加速本土化。另外,Tesla擔心被捲入中美對立的風險,仿效蘋果模式,加速採用紅色供應鏈,Model 3投產初期國產化比例僅三成,現已達70%~80%,目標到年底達100%。

 第三,過於依賴單一客戶:台商過於偏重Tesla一家客戶,有相當的風險,蘋果經驗殷鑑不遠。目前Tesla技術尚領先群倫,惟其他車廠幾年就可能追上,就可能比照蘋果作法,培植新供應商,迫使台商持續降價。

台灣供應鏈當自強

 面對紅色供應鏈等挑戰,台商應及早因應,本文提出以下三項建議:第一,不斷技術升級,拉大與對手的差距:不僅將資金用於擴廠,還要加強技術研發拉大與後進者的差距,扮演蘋果供應鏈中台積電與大立光的角色。

 第二,多元布局:歐美日中傳統汽車業與新創產業都積極進入電動車產業,台商也應爭搶Tesla以外的客戶,尤其汽車客戶有其僵固性,若能善用Tesla經驗,進入他廠電動車發展初期打入其供應鏈,就不易被替換掉。

 第三、發展台版電動車產業:台灣電動車整車製造相當有限,還有待加速跟進,但發展新的經營模式值得期待,鴻海與裕隆合資發展跨足電動車;台灣松下電器集團董事長洪裕鈞,投資行競科技,模組化電池系統進軍電動車市場,已經推出新產品,深獲市場好評,均有助於台灣供應鏈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