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0801陳碧芬/台北報導

國銀數位化卡卡 恐不利成長

中華信評:不及亞太主要國家,且受制法規開放速度,將面臨較低獲利風險

image
台灣與主要競爭國家科技創新風險程度

 數位轉型是所有產業面臨的挑戰,標普全球評級及其台灣子公司中華信評近期評比亞太區銀行業的數位化表現,中華信評7月31日指出,台灣銀行的數位化一直略落後於亞太區大多數主要市場,因為長久以來,對金融科技的法規開放速度,受制於主管機關審慎的態度而略為緩慢。

 中華信評分析師藍于涵進一步指出,台灣整體銀行體系的獲利能力偏低、且組織文化保守,以致於銀行業數位轉型的步履緩慢,在缺乏創新下,終將會使銀行逐漸失去其競爭力,一旦台灣的銀行業者無法順利擁抱科技,將來就有可能面臨較低的獲利與成長的風險。

 基於新冠疫情的限制活動措施,且對商業行的社交距離嚴格要求,標普全球評級持續針對各大產業所受到的影響,密集進行檢視,對於亞太區各國銀行業的數位化進程,更是連續發布報告,突顯零售金融服務在各重要市場的面貌改變,例如香港大型銀行因此大力開拓金融科技相關,法規也對於保險產品的線上服務給予新作法,標普分析團隊因此大加肯定香港現有的銀行業將因此有能力繼續領導香港金融科技的發展局勢。

 中華信評針對台灣市場發布的《零售銀行業中的科技創新:數位化將是台灣銀行業轉型的分水嶺》報告,檢視了影響台灣零售銀行業科技創新的各項因素,並就科技、法規、產業,及消費者偏好等四大面向的數位轉型風險程度,比較台灣及亞太區各國銀行業的現況,結果發現,台灣銀行業在產業面向,即銀行體系的結構及其對數位轉型的適應與投資能力,處於不利的風險偏高位置。

 藍于涵指出,台灣銀行體系的產業結構高度零散,競爭相當激烈,台灣銀行業的獲利能力低於全球平均水準,如2016年至2018年平均資產報酬率(ROAA)平均值僅約0.6%,較亞太區其他大多數市場為低;此外,及至2019年底,前三大銀行的資產總值合計僅占整體銀行體系總資產的四分之一,同時公股行庫的資產總值合計占整體銀行體系約一半的總資產。這種高度零散的產業結構已限制了銀行業者在新科技、基礎設施,以及數位轉型所需之工作人員等領域進行大規模投資的能力。

 不過,藍于涵認為,或許未來幾年數位化法規,在台灣開放的進展將會更加快速,進而刺激台灣銀行業的金融科技發展,同時新冠疫情大流行與相關的防疫措施,亦已帶動了銀行業迎向科技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