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0610雷立偉■致理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

解決校園智財權問題 只聞樓梯響

尊重智慧財產權的議題在台灣早已不是新觀念了,在那個盜版猖獗的年代,有盜版光碟、盜版軟體、盜版教科書,通常這些盜版貨的品質不會太好,只能算是堪用,至於為何選擇盜版,多半是因為正版太貴,負擔不起。如果一本500頁的外文教科書要賣超過1,000元,拿去影印只要花350元,當然也會有人願意冒險。

 時至今日,不論行動裝置上的APP、通訊軟體中的貼圖、或是數位串流平台上的影音產品,都累積了龐大的銷售量,根據數位時代報導,截至2018年底,由台灣創作者推出的貼圖,在全球就已經累積高達新台幣20億元的銷售額。為什麼現在就不選擇盜版了呢?因為正版品質好又物超所值,30元買一組可愛的貼圖,100元買一個有用的軟體,還可享受即時更新服務,誰還要花時間精力去找盜版呢?假設今日同樣一本500頁的電子版教科書只賣50元,自然也不會有人去盜印它,問題是數位化的結果,拷貝和傳輸都變容易了,如何才能確保版權被尊重就成了新的難題。

 打從2020年初新冠肺炎爆發至今,遠距教學(或是線上學習)已成為各級學校的標準配備,國外更有學校被迫將整個學期課程搬到線上,儘管台灣在這方面受影響還不算太大,遠距教學僅在短期內經全面測試後被視為超前部署之備案,然而在線上課程製作的過程中,卻凸顯了由來已久的智慧財產權議題。

 猶記得在十多年前行動網路和智慧手機還不普及的年代,每到開學的前兩周,校園中總會見到出版社或物流業者將教科書送往各系辦公室或教室的景象。但在數位教學平台普及後,學校行政單位要求教師將「數位教材」上傳平台以充實其內容,甚至以教師評鑑加分點數為誘因來達成高比例完成的績效,於是少數缺乏教材製作能力的教師便將出版社提供的教學配件檔案上傳供學生閱讀,不但衍生出侵權問題,更導致實體教科書乏人問津,作者收不到版稅,也造成出版社營運困難的窘境。

 儘管教育主管單位不斷加強宣導校園尊重智慧財產權觀念,希望教師提醒學生使用正版教科書(含二手書),明文禁止在未經授權情況下擅自掃描、影印、下載或上傳教材內容,但如今教師在校園中地位大不如前,在尊重學生自主選擇不敢要求學生必須購買課本的情況下,又必須提供數位教材,而教材內容多半不可能完全自製而不參考書本、雜誌、期刊、甚至網站來源,這個時候,取得授權和版權費用到底該怎麼付,就成了一大麻煩。

 如果一門課搭配一本實體教科書的時代已回不去,而數位時代的教材又傾向多元觀點的綜合比較,來源可能多達十多種,那麼過去付給單一出版社的三、四百元書籍費,究竟該怎麼付才不算侵權呢?如果採納他人的教材,不論實體或數位都該付費,那麼由教師自編的教材就不需要付費了嗎?此等問題不該在高呼口號的同時交由教師個人解決,期待教育界、出版界、和網路科技業者能共商大計,讓數位版權能真正得到重視,版權所有人能得到合理回報,未來才有優秀的作者願意持續創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