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0605科技組/新聞分析

深耕研發,是領航還是騙外行?

 台灣積極向國際科技大廠招手,希望祭出各種優惠讓大家都來台灣搞研發中心,不過以現今的產業現實來說,7年、百來億元的金額,想要玩出有如振興N倍券的乘數效果,恐怕是難度非常高的一件事。

 況且這回政府還一口氣想要AI(人工智慧)、5G通訊、新興半導體等大項目都一起來,更是令人覺得不可思議。首先,AI是一種非常屬地、屬產業的技術範疇,是要看哪個產業別要用的AI才去發展,例如說,醫生所需要的AI就跟發展車用的AI差非常多,台灣政策目前為止都還把AI當成一種高大上的口號在喊,跟以前喊雲端、大數據差不多,反正現在紅哪個就喊哪個,彷彿不喊跟不上時代。

 其次,5G通訊跟新興半導體製程來說,7年、100多億元的投資,還要外國廠商自己出一半,這聽在科技業者的耳朵裏頭真是有點黑人問號。翻開2019年幾個大的國際科技廠的研發費用資料,跟5G比較相關的美商高通,研發支出是折合新台幣1,600多億元,半導體龍頭英特爾是4,000億元,台積電有900多億,連沒有大工廠的IC設計業者聯發科都有600億元。請問端出這百來億元、一年還不到15億,是想要怎麼玩起?

 至於谷歌跟亞馬遜,前者在台灣早已經有3,000人的大工程團隊在運作(因為之前併購宏達電的手機部門),後者則是希望推廣他們自家的AWS雲端運算服務業務、跟研不研發中心之類的沒有大關係,也很難被算在「招商」的KPI裏頭吧?

 再說到所謂的亞洲高階製造中心,目前能夠攀得上這稱號的大概是非日本莫屬,至於台灣要花多久時間跟多大力氣才能取日本而代之?我們也很好奇。

 其實台灣在科技方面的根柢算是相當不錯了,廠商們的反應速度跟彈性也夠,從業的科技人也都聰明絕頂,但不容易理解的是,為何政府的產業策略經常打在一些不痛不癢的點上頭。搞研發要人吧?我們經常欽羨以色列是甚麼新創之國、到處都是好的科技點子可以變錢,但是看看人家光是在1989~2011年這段時間裡,願意策略性地接收超過百萬名的前蘇聯猶太移民(很多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技術者與工程師),讓他們來協助變成以色列的轉型生力軍。而台灣連國外的白領專業人士來台規定,至今都還是有諸多不便之處,高下立判。

 俗話說:「想請神也得燒好香」,如果政策是想要打造甚麼「亞太XX中心」之類的目標,也拜託要真的端出點像樣的戰略,光靠甚麼台商回台、投資OOXX億的數字,就想變出一個世界無敵科技島,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