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0523康彰榮/綜合報導

財政赤字貨幣化? 財爸槓央媽

財爸:在新條件下具有可行性 央媽:財政凌駕於央行,將出現貨幣超發和通貨膨脹

image
財政赤字貨幣化正反之辯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各國紛紛採取更大力度宏觀政策對沖影響。在此背景下,大陸財經界也出現推行財政赤字貨幣化的聲音。大陸財政部轄下的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日前提出,「大陸在新的條件下,財政赤字貨幣化具有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不過,這一說法引發學界關於人行、財政政策如何配合的討論。

 劉尚希指出,可以用發行特別國債的方式,適度地實現赤字的貨幣化,把財政和貨幣政策結合成一種新的組合,以緩解當前財政的困難,也可以解決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的問題。

 不過劉尚希的說法引來財經界的爭辯。大陸知名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表示,從廣義角度看,財政赤字貨幣化主要表現為六種形態:

 一是財政部門發行國債,央行通過二級金融市場購買國債,並持有國債,其目的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以調整貨幣供應和債券收益率曲線,輔助其他貨幣政策工具完成穩定物價和實現充分就業的政策目標。

 二是央行直接從一級市場購買國債,以幫助財政部門進行融資,並在央行資產負債表上體現為債務持有和現金發放。

 三是通過債務減記,央行直接削減持有的政府債券規模,降低政府債務負擔。

 四是央行將持有的國債轉換為零利率永續債券。

 五是央行通過發行貨幣現金,直接轉移給財政使用。

 六是各級政府創新各種融資工具隱性將政府債務轉換為貨幣信貸,並存在不償還債務的意圖。

 但劉元春認為,大陸目前不存在實施財政赤字貨幣化的前提條件,如果允許財政赤字貨幣化是允許政府行為無紀律化,會導致政府行為失範。

 上海市政府參事、人行前官員盛松成認為,大陸財政赤字率並不高,市場對國債的需求比較旺盛,國債發行順利,同時,當前大陸貨幣政策調控正在由數量型向價格型轉變,貿然實行財政赤字貨幣化,容易引發市場信號混亂、價格扭曲、貨幣超發、財政失衡,埋下系統性風險隱患。

 北大國發院院長姚洋認為,沒有必要推行赤字貨幣化,美日濫發貨幣是自殺性的。姚洋直言,像美國、日本這樣濫發貨幣是自殺性的。美國濫用其美元霸主地位,消耗其他國家的真實產出。日本的做法則是在用明天來換今天,不斷透支未來的財富,未來總要有一代人要付出代價。

 北京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日前在一場論壇也認為,財政赤字貨幣化在大陸並不可取,雖然美國藉由美元霸權可以在短期內這樣做,但大陸由於人民幣尚未國際化,靠印發貨幣的手段來消化財政赤字將會自投羅網、後患無窮。

 值得注意的是,人行課題組22日在人行旗下刊物「中國金融」撰文指出,財政凌駕於央行之上,就會出現貨幣超發和通貨膨脹。在當前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財政政策比貨幣政策更能直接對沖疫情影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可通過發債募集資金,中央銀行則通過貨幣政策工具維持穩定的貨幣環境。

 基於特殊需要,中央銀行這個「錢袋子」也是中共黨中央、國務院可以直接調動的重要資源,與財政共同支援實體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