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IMF)前副總裁朱民分析,光是2020年前兩個月的消費規模就已減少人民幣(下同)1.38兆元,將影響第一季消費增速出現負增長。未來消費要達到全面反彈更「需要十倍努力」。
新浪財經報導,朱民22日在「五道口在線大講堂」上針對本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做出深度解析。他強調,本次疫情對經濟影響的規模相當龐大,相當於2019年總消費的5.5%。若將消費需求換算成經濟增長的話,朱民表示,第一季的消費增速絕對是負增長,連帶影響第一季GDP成長率因此下降3~4個百分點。
朱民稱,從大數據的統計來看,2020年前兩個月的線上、線下消費都下降,預估疫情將使得1~2月消費總額減少約1.38兆元。其中,預計度假休閒旅遊消費減少9,026億元,餐飲業消費減少4,211億元,是本次疫情受創最重的產業。
另外也有受惠於疫情的產業,如線上教育消費規模有望較上年同期激增三倍,超過400億元。線上短影音消費也將上升60%,達到272億元左右。此外,遊戲產業前兩月規模預估將達389.6億元,年增率亦達到50%。
朱民援引數據,從總體供需以及宏觀經濟週期環境看,本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遠超過2003年SARS期間。且SARS疫情過後,投資、貿易以及房地產等領域反彈非常強勁,但消費全面反彈比較困難,「需要十倍努力來推動」。
要實現2020年經濟增長目標,朱民提出幾大方向:包括迅速啟動復工,時間就是效率;落實復工,需物流、人流,資金與財政支持;優先恢復重點產業的產業鏈;全力拉動貿易恢復和出口;拉動和鼓勵疫情後的消費;政府加大和提前採購,帶動總需求。
此外,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副行長陳雨露21日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署名文章,表示大陸官方已採取強有力的措施防控疫情並取得成效。疫情過後,大陸經濟增長會出現快速反彈回升,向市場派發定心丸。
陳雨露稱,肺炎疫情對當前大陸經濟帶來一定的負面衝擊,但總體影響是短期的、有限的。他稱,大陸經濟的韌性強、政策空間充足,疫情並不會影響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