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0214陳碧芬/台北報導

惠譽3角度觀察抗疫力 台灣銀行業短期不會惡化

 基於防疫需求而封城、降低移動力,銀行業面臨金流異常的挑戰。惠譽信評以三大角度觀察疫情對亞太區銀行業的衝擊,包括曝險程度、資產品質和獲利壓力,惠譽台灣金融機構評等部門副總經理黃嬿如指出,台灣銀行業在短期尚屬可控,不預期會出現顯著惡化。

 惠譽表示,政府對於病毒防治採取的措施,應有助減緩景氣放緩對台灣銀行機構信用體質的影響。由於行政院已針對觀光運輸業者提供抗疫貸款紓困計劃,公股行庫為主要執行機構,惠譽信評分析,觀光產業僅占台灣GDP約2%,銀行業對整體觀光與運輸產業系統的放款總額少於整體的3%,加上小型企業以及個人貸款的延展還款期限,或許會增加公股銀行資產品質的相關風險,但因直接受影響的產業數量有限,且皆有不動產擔保,致使增加的風險應屬緩和。

 新冠肺炎擴散主要集中在大陸,惠譽關注台灣銀行業的大陸曝險情況,發現其占系統股東權益總額,已從2014年底的68%高峰下降至2019年底的46%,但因多數為台商電子製造業跨海質借,惠譽估計電子產業曝險占台灣銀行系統放款總額約10%,包含國際金融業務分行的曝險,後續可能衍生銀行資產品質疑慮。

 黃嬿如分析,電子產業供應鏈的中斷,可能會對一些台灣企業與其償債能力造成壓力,惠譽不認為資產品質將因此顯著惡化,因為這些企業多數為大型且穩健的公司。此外自2015年以來,許多台灣企業已增加在大陸以外的生產基地,以減少對大陸的依賴與集中風險。

 惠譽認為,相比2003年SARS爆發時,台灣銀行業現在更能因應新冠肺炎帶來的經濟逆境。銀行業在近年累積的損失吸收與其他相關緩衝,以及強勁的系統流動性,應能支持銀行自身的信用體質以及個別實力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