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台股30日重挫696.97點,跌幅5.75%,金管會分析,因為台股多日未開盤有「補跌壓力」,現階段台股有四大觀察重點,即武漢肺炎疫情、中美貿易摩擦、美國聯準會(Fed)利率政策及外資進出台股情形,若股市發生非理性下跌,必要時將採取相關穩定措施。
金管會表示,台股因農曆春節長假,從20日封關到30日才重新開盤,比其他亞股有「補跌壓力」,造成單日跌幅比其他亞股大,但單日成交量達2,754億元,是2007年7月之後、即近13年來的單日交易量新高,代表「有眾多投資人逢低承接」,對台股仍具信心。
大陸市場仍未開盤開工,而金融業對大陸曝險扣掉風險移轉後,仍有新台幣1.99兆元左右,其中銀行到去年11月底授信加上投資、拆存共1.71兆元,比前年底減少620億元;保險業去年12月底投資大陸金額是新台幣2,648億元,比前年底增加327億元;證券期貨業投資金額是154億元,比前年底增加近43億元。
金管會表示,各國股市短期內雖會受到疫情衝擊,但長期仍是會回歸基本面,台股有兩大利基,一是基本面有撐,國內上市櫃公司到2019年12月累積營收達34.05兆元,與2018年相比是持平,即並沒有受到景氣放緩影響,本益比19.57倍,現金殖利率3.67%,若加上股票股利,則股息殖利率可達3.82%,顯示台股基本面良好。
第二是資金流入大於流出,即政府推動經濟轉型創新,優化投資環境,透過前瞻基礎建設帶動投資、擴大內需,資金進來增多、出去減少,不論是廠商、經濟學者及國際預測機構,都預期未來台灣的經濟成長會再加速,盼投資人對台灣經濟有信心。
金管會表示,目前上市櫃公司受疫情影響或大陸延後復工者,已採行相關因應措施,包括通知客戶調整出貨時間、盤點防疫相關物資及掌握員工的動向、機動調整生產排配、復工後彈性調高產能、成立防疫因應小組等,到30日下午3點半,已有405家上市櫃公司(上市234家、上櫃171家)有發布重訊,大部分都表示沒有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