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0118黃欣

持股限制大鬆綁 外資搶登陸

大陸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自2019年按下快速鍵,進入2020年後,隨著多項開放政策正式上路,外資金融機構布局大陸市場的門檻降低。尤其過去法規限制相對較嚴的保險業與證券業更廣開大門,不少外資業者早從2019年就開始籌備,等著鳴槍起跑。

 以保險業來看,事實上外資在大陸保險市場已深耕20餘年,且過半合資險企在大陸的經營也已超過10年。但總體來看,外資險企、合資險企所占的市場份額仍舊極低。

 銀保監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末,境外保險機構在大陸設立了59家外資保險機構、131家代表處和18家保險專業中介機構。看似遍地開花,但若以總資產來看,外資保險公司在大陸市場的占比僅為7%。

 外資險企在大陸市場之所以占比較低,一方面是受限於法規及外部大環境市場的變化,另一方面也和公司內部管理有關。舉例來說,以合資壽險公司來說,多半外資股東與中方股東的持股相當接近,雙方話語權相當。但當中外股東對市場、文化等看法出現分歧時,勢必會影響營運方針,因此外資自是期待能夠獨立施展手腳。

 大陸銀保監會2019年9月宣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取消合資壽險公司的外資比例限制,也就是說,外資期待多年的獨資壽險公司終可合法落地。德國安聯保險集團早就瞄準商機遞出申請,2019年11月便獲得銀保監會批准籌建「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成功拔得大陸首家外資獨資保險公司的頭籌,安聯中國也於2020年1月16日正式在上海開業。

 另家龍頭險企-友邦保險也不甘落於人後,2020年開年不久即發布公告,計畫將其上海分公司改建為友邦全資持股的人壽保險子公司。根據公告,友邦保險在大陸的現有其他分支機構也將改建為該壽險子公司下屬分支機構,目前仍待大陸銀保監會批准。

 在證券業方面,證監會也於2019年宣布,將明確取消期貨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以及證券公司的外資股比限制。並將正式實施時間由原本的2021年提前至2020年,分三階段實施,自2020年1月1日、2020年4月1日、2020年12月1日全面放開。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大陸證監會已核准了三家外資控股券商,分別為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摩根大通證券和瑞銀證券。此外,還有大和證券、星展證券等17家合資券商還在排隊申請外資控股批文。其中,大和證券日方股東的持股比例為51%,若大和證券設立獲批,則將出現第四家外資控股券商。

 儘管多家外資摩拳擦掌,準備搶進大陸市場一展身手,但未來不論在經營管理、人才需求、產品業務在地化等方面能否真正融入都還有待觀察。尤其大陸本土的保險公司已然相當成熟,不僅在產品設計臻於成熟、具備本土化的優勢,再加上透過各類社交軟體、科技發展深入市場,外資控股險企想要以一己之力撼動市場恐並非易事。

 另一迫切的需求,則是人才的育成培養。無論是大陸本土或外資企業,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和人才息息相關。金融業者雖具備較多的風控經驗,以及更多業務的延伸,但要如何將在本國或其他市場的成功經驗複製到大陸市場,讓人才可以無縫接軌,甚或進一步內化,形成獨特的、又極具在地化的企業風格,這才是外資金融業者接下來的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