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彰銀改選的「雙雄」相爭,不僅泛龍巖集團集體退場,連外資股東都跟著「倒貨」。彰銀截至13日止,外資持股比重大約接近15.6%,但有趣之處在於,根據近一年來的彰銀外資持股變化顯示,泛公股、台新金兩大陣營的持股比重均創新高的同時,外資近一年來也積極「減碼」,一年前外資持股比重大約有18.4%,但現在卻降至15.6%。
總體來看,目前財政部領先台新金持股至少5個百分點,但這場董監改選之戰,比起三年前恐怕更難打,除了上述的外資問題,另一個就是持股達10%的泛龍巖集團退場,和金管會要求設置「專業自然人董事」的問題。
其中自然人專業董事的問題是重點變數,金管會到底如何決策,必將影響公股的配票,為此財委會朝野立委不僅關注,還在本會期的最後一個議程排定專案報告,要金管會、財政部和八大行庫同時列席說明,顯示明年中旬彰銀改選到底公股能否勝出拿下三分之二絕對多數,已成了朝野一致矚目的焦點。
根據財部最新出爐的書面報告,財部坦言,設置專業自然人董事對於彰銀改選,「的確有稀釋公股代表董事席次之虞,且可能影響未來調整的彈性。」而財政部也在書面報告中,特別向金管會喊話提出三大建議方向,包括應由何方提名、是併同獨立董事或一般董事的選舉、及倘若自然人專業董事未獲當選時應如何調整(即自然人專業董事在雙方激烈火拚集中火力配票給法人董事情況下落選的情境),財政部希望金管會儘快對可能發生問題未雨綢繆,定出明確的規定,以免屆時出現不利公股經營權的窘境。
外資圈人士不諱言,公股、台新金兩大股東既然卯力買進:「連龍巖集團都趁此高價賣出」,外資自然趁這個時候先獲利了結。
儘管如此,兩方人馬已開始積極爭取在外資意向上,所出具的評估報告向來有指標性影響的ISS、Glass Lewis兩大外資機構,來固樁外資,而三年前公股陣營在固樁外資的部分馬前失蹄,今年公股對此已更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