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今年面臨嚴峻的考驗,各國政府仍有因應措施,但能否奏效仍須靜候市場反應。聯博微幅調降明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2.3%,雖為十年來最低,但力道不至於讓經濟陷入衰退,亦遠比全球產出量萎縮2%的2009年來的強勁,但經濟走緩是不爭的事實,使得全球更易受到利空事件的衝擊。
全球經濟前景目前面臨的挑戰多於過往,原因包括債務攀升、人口結構轉變、生產力欲振乏力等,均使長期經濟背景疲弱。中美貿易爭端增添變數,亦導致全球貿易出現負成長,為金融海嘯以來首見。
不難想像,開放型經濟、製造業規模龐大的國家受創最深,歐洲與日本就是明證。到目前為止,這次經濟緩漲的肇因來自製造業。所幸,消費支出與資本支出仍舊持穩,即使歐洲亦是如此。然而,製造業與貿易的疲弱,後續可能波及投資力道與就業態勢。隨著貿易爭端預計成為常態,加上美國可能發動貨幣戰,製造業短期恐怕難見轉機。
在全球經濟長期走緩的環境中,貨幣政策向來是第一道防線。有鑑於此,中國、美國、歐元區陸續祭出寬鬆政策,為市場所樂見,聯博預計未來一年將維持寬鬆立場。
短期而言,維持低利率環境與擴大資產負債表可望推升資產價格,但後續仍需觀察能否實質挹注成長動能。這個隱憂在歐洲與日本尤其明顯,因為兩地的利率結構已經呈負值,貨幣政策力道可能已逐漸遞減。
其中,對於歐洲而言,我們看到兩個潛在的挑戰,其一是貿易戰協議窒礙難行。目前短期休兵難以弭平中國與美國之間長年以來的衝突,貿易戰火隨時會一觸即發。此外,若貿易戰場擴及其他國家,如歐洲區汽車產業等,將會為市場埋下不確定性。
其二是貨幣政策效果鈍化。雖然歐洲央行準備提供更多刺激措施,但政策有效性有可能逐步遞減。目前歐洲已處於負利率環境,無法再用低利政策或更多的量化寬鬆政策來刺激經濟成長。雖然目前央行有意鼓勵個人與企業借貸,來提高利率敏感性並進一步降低利率,但這有可能落入國際清算銀行(BIS)所指的債務陷阱(Debt-Trap),造成經濟體質惡化。
全球經濟歷經金融海嘯時期的大幅萎縮後,走上連續十年的成長之路,甚至可說是驚人成長,聯博認為成長態勢可望持續到明年。然而,目前利空因素紛陳,包括長期成長趨緩、全球貿易體系未來方向尚未明朗、政策效果鈍化、民粹主義的紛擾,2020年預計是全球經濟自2009年以來嚴峻的一年。
展望未來,全球經濟是否存在潛在利多,足以帶來更正面的結果?有三大利多可望帶動明年經濟成長率高於預期,包括貿易戰落幕、貨幣政策效果奏效以及財政政策接替解圍。聯博也將持續密切關注各項決定因素。舉例而言,聯博認為貿易戰是兩大長期趨勢的產物,一為民粹主義,一為中國與歐美的地緣政治衝突,因此無法透過美國總統川普的「推特」所解決,即使川普連任失敗,恐怕亦無濟於事。
因此,聯博長期以來認為,支撐經濟成長與通膨率的重擔最終會落在財政政策,須縮短過渡期,觸及更廣泛的政策範圍,才能明顯挹注2020年經濟成長率。